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成语故事?越多越好-《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成语故事?越多越好-《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9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1. 孟德献刀[mèng dé xiàn dāo]《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2. 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áo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3. 桃园三结义[táo yuán sān jié yì]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7a64e4b893e5b19e362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4.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5. 跃马檀溪[yuè mǎ tán xī]跃马檀溪,是指刘备在情急之下、驱赶乘马跳出檀溪,从而逃脱追杀的典故。

  6. 怒鞭督邮[nù biān dū yóu]“怒鞭督邮”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摘自小说第二回,主要叙述张飞殴打贪官污吏的经过,生动的刻画出张飞这一人物正直好义的性格。

  7. 辕门射戟[ yuán mén shè jǐ ]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8. 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9. 火烧赤壁  [ huǒ shao chì bì ] 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成语】

不出所料
《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不知所云
《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奸犯科
《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月明星稀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一身是胆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玄德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后人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一点也打不起精神来。曹操想,在这无水之地不能久留,如果千军万马不很快离开干旱地区,就是不打仗也得渴死在这里。可将士们已经渴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更不要说快走了。有什么法子使将士们快点离开这片干旱的土地呢?曹操灵机一动,发出命令说:“前面有一片梅森,梅树结满了梅子,梅子又酸又甜,到那里就能解渴了。”消息一传开,将士们都加快了步伐,都想赶快到达前边那片梅林。而且一想到梅子他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渴了。很快大家就走出干旱地,到了目的地。大家虽然没见到梅林,没吃到梅子,但离开了干旱地,摆脱了危险,有水喝了,就不感到疲劳了。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探囊取物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曹操想起关公当年的话,回顾左右道:“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如鱼得水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

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七步成诗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2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后出师表》:“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出言不逊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臂之力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危在旦夕
三国演义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
《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典故】

六出祁山
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擒孟获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九伐中原
第一百一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勃然大怒曰:“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三国志》记载,西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
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也没有“三英”,因此小说中“温酒斩华雄”以及“三英战吕布”都是杜撰的。“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过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刘、关、张失散。其中关羽被曹操军包围。曹操希望招降关羽,就当事情这样顺理成章的进行时,突然,关羽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刮骨疗伤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庞统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败走麦城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麦城因此闻名中外。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这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走麦城即此”。

单骑救主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一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此事还见于《云别传》。

舌战群儒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火烧新野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三气周瑜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小说虚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三气周瑜”时诸葛亮在山上弹奏《长河吟》,自叙对周瑜《长河吟》之曲倾心思慕,所以重金求来,又分析天下鼎足三分之势,言语中殷切劝导之意十分动人。而周瑜回答的则很简单:“我既为东吴之臣,便与吴主谋事!”

羽扇纶巾
羽扇纶巾所指乃是周瑜,非是诸葛亮。周瑜文韬武略,尽显英雄气概,之所以用羽扇纶巾来形容他就是要体现出他的儒将风采。儒,指文人雅士。将,指大将风范。周瑜在诗中尽显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又不失战火纷飞中的大将风范,实乃人中豪杰!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

木牛流马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1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火烧连营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连环计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大意失荆州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

白帝城托孤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空城计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华容道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草船借箭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煮豆燃萁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单刀赴会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名字后面字是什么意思 古人的字是什么意思? “三”字在古代都有什么含义? 哪些古文中有个死字 精忠报国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精忠报国是形容哪些人物?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啊 这些草木皆兵 妙手回春 精忠报国中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未的组词有哪些 末字组词有哪些 末的组词有哪些 “末”的组词有哪些? 半伞提示,风风雨雨难过河,36种动物指什么动物 “年”是什么动物? 这什么动物 减灶指的是什么动物 出自《三国演义》的有关历史典故成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10个,要简略的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成语故事?越多越好 有着太多的不得已和无奈 可是又能怎样呢 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吗 人的一生中难免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遗憾,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遗憾的事情 人生多多少少会有些遗憾.谢谢,对不起 什么不可什么打一四字词()不可() 不可( )数 成语美不可()什么 不可()()的成语有哪些? 像如( ) 如( )的成语还有哪些?????????????... 关于如()如()的成语有哪些? 含如()如()的成语有哪些 “一如( )”的成语有哪些? 第三个是“水”字的成语有哪些? 第三个字是鹤的成语 第三个是鹤的成语 鹤字是第四个字的成语 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有什么区别?哪个最有效率和有灵机?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相差多少倍? 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有什么区别?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是什么意思 如字在第三个字的成语 急求带有如字的四字成语,在第一第二第三位的都要 带若字的成语 带有如字的成语(在第三位)且(前面是是个人字的)谢谢 带新和旧的成语 含有新,旧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含有新和旧的成语 新和虎的成语 孔子孟子对君子的论述和不同 孟子《尽心》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