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形容非常喜爱的成语:
爱不释手 奉为至宝 爱不忍释 一见如故 亲密无间 如获至宝 兴致勃勃 兴致盎然 难以割舍 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笑容可掬 喜上眉梢 喜形于色 大喜过望 喜出望外
爱不释手
[拼音] [ài bù shì shǒu]
[释义] 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晋祥就当他如珠如玉;爱不释手。”
近义词
手不释卷抄 脍炙人口 爱不忍释
反义词
如弃敝屣 束之高阁 深恶痛绝 弃如敝屣 弃之不惜 不屑一顾 弃若敝屣 深恶痛疾
奉为至宝
[拼音] [fèng wéi zhì bǎo]
[释义] 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出处] 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zhidao作谈资, 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爱不忍释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爱不释手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2得放手。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爱如珍宝 形容十分喜欢。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申屠娘子,已是身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个儿子,爱如珍宝。”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此公在厦门趋奉校长,颜膝可怜,适异己去后,而校长又薄其为人,终于不安于位,殊可笑也。”
长舌之妇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吹牛拍马 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笃新怠旧 犹言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出处:明·吴承恩《〈留思录〉序》:“人情多笃新怠旧,而况违隔二年,遥遥五千里外,而民之歌之,犹邠人之思古公也。”
多口阿师 指喜欢多话的人。
出处: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夺人所好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乖唇蜜舌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恶,且都说起他的好处。”
关于非常喜欢的成语有很多,比如爱不释手、奉为至宝、如获至宝、眉开眼笑、欣喜若狂、笑容可掬、喜上眉梢、喜形于色、大喜过望、喜出望外、喜气洋洋、乐不可支、掌上明珠、流连忘返、手不释卷、一见钟情等。
成语解析:
一、爱不释手
【解释】: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出自】: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白话文:“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不能放手。”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表达喜欢物件
二、奉为至宝
【解释】: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出自】: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作谈资,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三、如获至宝
【解释】:至:极,最。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出自】:宋·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
白话文:“忽然蜀僧杨行密到达,袖出寂照庵三字,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珍视喜爱
四、掌上明珠
【解释】: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出自】:晋·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9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白话文:“从前你看我,如掌中珠,为什么一天,放弃我沟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手不释卷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白话文:“光在军队的事务,书本不离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不释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奉为至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获至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掌上明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