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心即理”心学基石,如何来理解呢zhidao?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先生不说是“心是理”呢?
心与理,是不同的概念。心便是宇宙,理便是宇宙中的规律。心与理的关系,是共生关系。
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专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深刻的体会“心即理”,心与理关系是心学入门的基础。属心就是心,理就是理。
当然,“心即理”是心学研究者必须要清清楚楚的问题。知就要明觉精察,行能真切笃实。
朱熹主张:存天理去人欲;认zd为人要抛弃欲望;一切效法自然。
王阳明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认为天人合一、天理与人欲并存。从实践中得出经验,再把经验与实践结合。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致知”是实践出真知知。(出自《礼记。大学》篇,是“八目”里的两个过程。)
“知行合一”是理论结合实际。(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
区别在于:“格物致知”是从生活或实物中体验得出自己的正确合理的看法观点(知识),而“知行合一”是用知识去验证事道物的客观规律是否与“知”相一致或正确客观。但不能简单理解知行合一的过程,在验证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知识和大智慧,而这些知识又指导着实专践,它们相辅相成。说通俗点:一个是在地里干活种植农作物,然后把农作物变成了钱属,而一个拿着钱去买那些农作物填饱肚子,而用钱所买的东西是否买得贵贱和值不值,得看是否“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