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情谊浓厚的成语-管鲍分金的成语的主人公是谁,体现了朋友之间怎样的相处之道?

情谊浓厚的成语-管鲍分金的成语的主人公是谁,体现了朋友之间怎样的相处之道?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管鲍之交

[guǎn bào zhī jiāo]
管鲍之交
(成语)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成语解释
【词汇】: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读音】:guǎnbàozhījiāo
【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句】: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近义词】:生死之交
【反义词】:点头之交
【相关成语】: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视死如归、管鲍分金、各为其主、阵前对垒

人物背景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
鲍叔牙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成语典故
编辑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据说,周初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比较大的只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些诸侯国,都想自己当上霸主。因此,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这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齐桓公最先当上了霸主。
齐国在今天的山东省北部
鲍叔牙
。齐国称霸,与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分不开,齐桓公称霸主要靠了他的帮助。但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是公子纠,母亲是鲁国(今山东省西南部)人;一个是公子小白,母亲是卫国(今河南省北部)人。有一天,管仲对鲍叔牙说:“依我看,将来继位当国君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辅佐一个吧。”鲍叔牙同意管仲的主意。从此,管仲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十分残暴昏庸,常常找碴儿责骂大臣。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夺了君位。不到一个月,公孙无知又被大臣们杀死了。齐国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国迎接公子小白回齐国即位。
  鲁庄公听到这个消息,决定亲自率领三百辆兵车,用曹沫为大将,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他先让管仲带一部分兵马在路上去拦截公子小白。

  管仲带着三十辆兵车,日夜兼程,追赶公子小白。他们追到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县东南),听说莒国军队已经过去半天了,就接着赶路,一口气又追了三十多里。他们远远看见莒国军队正在小树林边生火做饭,公子小白端坐车中。管仲跑上前去,说:“公子,您这是上哪儿去啊?”小白说:“去办理丧事啊。”管仲又说:“公子纠比您年龄大,有他办理丧事就行了,您何必急急忙忙赶路呢!。鲍叔牙知道管仲的用心,很不高兴地对管仲说:“管仲,你快回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事,你不必多管。”管仲左右一看,那些随从的人,一个个横眉立目,摩拳擦掌,好像要和他拼命似的,再看看自己的人,比他们少多了,心想,硬碰硬非吃亏不可,便假装答应,退了下去。没走几步,突然回过身来,弯弓搭箭,瞄准小白,一箭射去。只听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周围出人一窝蜂跑去救护,其中有人大叫“不好了!”接着,很多人就大哭了起来。
  管仲看到这个情景,认为小白一定死了,便驾车飞跑回去,向鲁庄公报告。鲁庄公说小白已经死了,马上设宴庆贺,然后带着公子纠,慢慢悠悠地向齐国进发。
管仲

  哪里知道,管仲这一箭并没射死公子小白,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怕管仲再射箭,急中生智,把舌头咬破,假装吐血而死。忙乱中大家也都被他瞒住了。直到管仲走远了,小白才睁开眼,坐起来。鲍叔牙说:“我们得快跑,说不定管仲还会回来。”于是,公子小白换了衣服,坐在有篷的车里,抄小路赶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这时候,鲁庄公和公子纠还在半路上呢!
  齐国原来主张立公子纠为国君的大臣们,见公子小白先回来了,就对鲍叔牙说:“你要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公子纠回来了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齐国连遭内乱,非得有个像公子小白这样贤明的人来当国君,才能安定。现在公子小白比公子纠先回来了,这不正是天意吗?你们再想一想,鲁庄公护送公子纠回来,要是公子纠当了国君,鲁庄公肯定要勒索财物,齐国本来就够惨的了,那样一来,怎么受得了呢?”大臣们听鲍叔牙说得有理,便都同意让公子小白即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过了好几天,鲁庄公才率领大军到达齐国的边境。他听说公子小白并没有死,而且已经当上了国君,顿时大怒,马上向齐发动进攻。齐桓公只好发兵应战。两军在乾时(今山东省淄博市西面,乾)混战一场,鲁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弃车逃跑,才保住了一条性命。鲁国的汶阳之田也被齐国占领了。真是偷鸡不成蚀一把米。
  鲁庄公大败回国,还没喘过气,齐国大军又打上门来了,强令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庄公一看,大兵压境,不愿意为一个公子纠冒亡国的风险,就急忙下令将公子纠杀死,又叫人把管仲抓起来,准备送给齐国。谋士施伯对鲁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如果齐国用了他,富国强兵,对咱们是莫大的威胁,我看还不如把他留在鲁国。”
  这时候,鲁庄公的心里只有国门外的齐军
管鲍之交
,哪里还敢把管仲留下重用?施伯话还没说完,鲁庄公说;“那怎么行!齐桓公的仇人,我们反而重用,齐桓公是不会饶过我们的。”施伯说:“您如果不用,那就干脆把他杀了,也免得齐国用他。”鲁庄公动了心,打算杀死管仲。
  鲍叔牙派到鲁国去接管仲的隰朋,听说鲁庄公要杀管仲,慌了,急忙跑去对鲁庄公说:“我们国君对管仲恨之入骨,非要亲手杀他才解恨。你们把他交给我吧。”鲁庄公只好将公子纠的头连同管仲都交给隰朋带回齐国。
  管仲进了齐国的地界,鲍叔牙早就等在那里了。他一见管仲,如获至宝,马上让人将囚车打开,把管仲放了出来,一同回到临淄。鲍叔牙把管仲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随后去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说:“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带钩的那个家伙吗?他射的箭至今我还留着呢!我恨不得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还想让我重用他?”鲍叔牙说:“那时各为其主嘛!管仲射您的时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纠。再说,您如果真要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没有一大批贤明的人是不行的。”齐桓公说:“我早已经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干的了,我要请你作相,帮助我富国强兵。”鲍叔牙说:“我比管仲差远了,我不过是个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管仲才是治国图霸的人才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将为您射得天下,哪里只射中一个衣带钩呢!”
  齐桓公见鲍叔牙这么推崇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鲍叔牙笑了笑说:“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随随便便召来呢?”于是,齐桓公选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出城迎接管仲,并且请管仲坐在他的车上,一起进城。
  管仲到了宫廷,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齐桓公亲自把管仲扶起来,虚心地向他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讲得一清二楚。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三天三夜,真是相见恨晚。齐桓公接着就任命管仲为相。

古籍记载

原文
管仲夷吾①者,颍上②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③,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④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⑤齐公子小白⑥,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⑦焉。鲍叔遂进⑧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⑨合诸侯,一匡天下⑩,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⑿,知我不遭⒀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⒁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⒂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注释
⑴管仲(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政治家,颍上(颍水之滨)人。
⑵颍(yǐng):颍河,发源于河南,流入安徽。
⑶游:交往。
⑷欺:这里是钱物不平均分而多占的意思。
⑸事:侍奉。
⑹小白:齐襄公的弟弟,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杀,他与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即位为齐桓公。⑺囚:被拘禁。
⑻进:荐进,推举。
⑼九:古汉语中“三”和“九”往往指多,非实指。下文中的“三仕而三见逐”中的“三”也指“多次”
⑽匡:纠正,扶正。
⑾贾:做生意,经商。
⑿不肖:不贤,无能。
⒀遭:遇。
⒁召忽:当初与管仲都是公子纠的手下。
⒂多:称赞。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7a64e59b9ee7ad94363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
太史公说:我读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们说的都很详细。读过他们的书,想考察他们的事迹,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书,世上大都能见到,因此不论述,只是论述他们的一些轶事。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顺应并推广美德,匡正并补救恶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相附。”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当晏子伏在庄公尸体上哭吊他,并行完臣子的礼节之后才离开,这难道是所说的“见义不为就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那些抗争劝阻的言论,触犯君主的面子,这便是《孝经》所说的“当政就想到竭尽忠心,在野就考虑弥补过失”的人啊!

1)义结金兰 (2) 血浓于水 (3)寸草春晖 (4)范张鸡黍
(5)北风之恋 (6)比翼双飞 (7)碧海青天 (8)恨相知晚
(9)莫逆之交 (10)情投意合 (11)琴瑟之好
(12)含情脉脉 (13)如手如足 (14)如胶似漆
(15)深情厚谊 (16)水乳交融 (17)手足之情
(18)温情脉脉 (19)相亲相爱 (20)心心相印
(21)一往情深 (22)一唱一和 (23)谊切苔岑
(24)张敞画眉 (25)海誓山盟 (26)流水桃花
(27)天长地久 (28)至死靡它 (29)淡水交情
(30)情深潭水 (31)桃花潭水 (32)地久天长
(33)举案齐眉 (34)患难之交 (35)刎颈之交
(36)恋恋不舍 (37)两肋插刀 (38)肝脑涂地
(39)依依惜别 (40)难舍难分 (41)生死之交
(42)志同道合 (43)舐犊情深 (44)患难之交
(45)情同骨肉 (46)情投意合 (47)贫贱之交
(48)深情厚谊 (49)骨肉至亲 (50)骨肉相连

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钱而分大头;帮鲍叔牙出zhidao好几次主意都是帮倒忙;打仗的时候管仲就第一件事就是逃跑。别人问鲍叔牙,说你什么和这么一个玩意当朋友啊?鲍叔牙说,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钱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没人照顾老母。

扩展资料

【词汇】:管鲍之交

【读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

参考资料管鲍之交(成语)_百度百科



是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体现了鲍叔牙总是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理解朋友的难处的包容精神。的难处。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什么山什么水都有哪些成语 什么山什么水的成语,越多越好 什么山什么水的成语大全 描写山好,水好,树多的成语有哪些? 语法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一下,非常感谢 一道英语语法题 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谢谢! 基础日语语法问题 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哪位大神老师同学可以帮忙解答我的英语语法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 谢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主要内容? 营养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简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内容包括哪些 用饶有兴味、前所未有造句 用如饥似渴和前所未有造一句话 用前所未有和波峰浪谷造句 用前所未有造句 毁灭的毁怎么组词 毁的组词有哪些 “毁”的组词有哪些? 毁怎么组词? 情谊浓厚的成语 表示人与动物感情深厚的成语 关于友谊的成语及解释 齐国有一个叫管钟的人,他和齐国的包,数羊是很要好的朋友这是什... 我想要出家当尼姑,请问谁知道哪里有寺庙可以修行?知道的请帮帮... 我想出家当尼姑对世间的一切都绝望了我去面对,可结果只会让... 我想拜一位僧人为师 皈依佛门 我想出家,请问山东境内有那个寺庙要人,最好是清静点的小寺庙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陶渊明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桃花源中的世外桃源有何不足? 不管不顾的成语 不管不顾 成语 不值得看 或不予理睬是哪个四字词语 形容做事不管不顾的成语,越多越好谢谢了! “游山玩水”是属于哪一类的成语? 游山玩水的成语 游山玩水是属于哪一类的成语 形容游山玩水的成语有哪些? 如何查到一个词的起源?(JB) 词语的来历 一个字的来历 中国一词的由来 精忠报国什么意思 精忠报国是什么意思? 精忠报国什么意思? 精忠报国是什么意思 求心裳的《意图不轨》全文txt 谢谢! 求心裳 全部小说以及番外 求小说心裳的《意图不轨》全文txt和番外合集 谢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