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意思是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这首诗出自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龙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汉寿,在洞庭湖的东南面,因青草湖和洞庭湖是相连在一起的,所以出现了题目中“题青草湖”与诗歌内容写洞庭湖的矛盾。
首联“西风吹老洞庭波”点明了地点,通过“西风”二字也间接地道出时间为秋天。关键是一个“老”字使得萧杀之感立现,同时这个字也极具时空感,将洞庭湖的淼淼微波推溯到了古老的从前。
紧接着第二联引用了一个传说典故,借湘君舜思念两位妃子而一夜白发的夸张表现来凸显诗人的心境——愁。
湘君就是帝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也就是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前去奔丧,因久候不见,啼哭不止,竟将竹子染就斑斑泪痕,两位妃子也因思念过度而死于湘江,被天帝封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舜被封为湘水之神,号湘君。
《题龙阳县青草湖》中并未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从湘夫人的角度来表达思念之情,却反其道而行之,从湘君的角度来表达,更体现出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同时,一夜白发多的夸张表现也极具李白“白发三千丈”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9艺术魅力。融情于景,化典成诗,让读者也深深体会到了诗人的衰颓失落之感。
最后两联将诗作从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上转移到了诗人自己身上。面对洞庭湖的萧瑟秋景,“我”手不释杯,从白天喝到晚上,已经醺醺而醉了,醉后再看这淼淼洞庭,竟有“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觉。
夜色投入湖中,船桨搅动着满天星辰,竟不知道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水中。“我”已悄然睡去,小船载着沉沉酣梦,好似穿行在银河,漂游在天上。
最后两联饱含童话般的奇妙幻想,却又和现实的无奈水乳交融于一起。一个“满”字,似乎看到了诗人怀着满满的梦想和希望,把无形的梦幻赋予了实体的形象,我们似乎看到了梦想的巨大,尽然能够装满一艘船。
一个“压”字,又渗透着沉重的无奈,把没有重量的梦幻赋予了分量,我们似乎看到了梦幻的沉重压力,尽然把船舷深深地压进了水中。面对这深深的疲惫和失意,“我”多么想摆脱尘嚣,留在这美好的梦境中不愿醒过来啊!
文学课代表
应该是“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出自元代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3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