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红楼梦贾府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红楼梦中贾府衰落的原因

红楼梦贾府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红楼梦中贾府衰落的原因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贾府的衰落是由盛至衰的规律,是封建社会衰落的必然,也是曹雪芹想表达的一个根本道理。
1、直接原因:元妃死,贾府失宠,受到当权者的排挤,邃被他们以贾政外放做官时出的所谓府库财务问题为由头将贾家抄家。
分析:贾府的靠山有两个,一是元妃,二是北静王府。其中,北静王府后来失势,被派派往西南边境镇守,贾府 失去权力庇护。接着,元妃薨,贾府完全失势,故其衰落也就是必然了。
2、衰落前的隐患:
其一:贾府盛极一时,所谓树大招风,必然引起众多的妒嫉,这是最大的隐患。
其二:王熙凤专横跋扈,放高利贷,制造冤案等,使贾府遭到众多怨恨并留下被其他掌权者排挤贾家的把柄。
其三:贾宝玉因一戏子已经和当时的权臣结怨。
其四:四大家族中薛、王、史三家的衰落,使贾府失去最后的屏障,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五:贾府子弟毫无作为,使贾家势力日渐淡薄,无力与排挤者抗衡。
总之,贾府的衰落是一个盛极必衰的道理,其他的直接原因都只是相对和偶然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从它的社会制度到全部上层建筑作了一次时刻的总批判,从而宣判了社会和它的制度已经临近死亡的历史命运。”(注1 ) 这个认识,近年来已经成为大多数红学研究者和《红楼梦》读者的共识。

但是,我们可否进一步问: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想观点进行批判的呢?笔者认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批判等等,不是简单的否定,也不是用什么“市民思想”或萌芽的资本主义思想等等,而是从生活哲理和哲学的高度,从事物自身发展的辩证法的高度予以批判和揭露的。这样,就显示它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给人们的启示也就不一样。它批判的深刻性和被人的认同性甚至超过某些哲学理论著作。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人们在社会的生产生活和阶级斗争中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作者描写和揭示的贾府由衰而亡的历史过程,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思想。作者通过对贾府内外矛盾的艺术描写,揭示了贾府的衰败和消亡是历史的必然.。“物壮则老”(《老子》第五十五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第十章 ),讲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壮)则必然向其相反(老)的方向转化这样一个规律。.这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同和曹雪芹差不多时期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相比,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红楼梦》描写的贾府殒落衰败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个朴素的辩证法的演绎,在《红楼梦》刚开始的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针对贾雨村只看到的贾府表面“ 蓊蔚洇润之气 ”的盛况,说到:

“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人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濹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第 26--27页 )

冷子兴很懂得辩证法!他对贾家的这番议论,说明他看事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贾府“虚盛”这个现象,看出必然没落的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原则。很多《红楼梦》的研究者和读者,都曾引用过冷子兴这段话,只把它作为作者用它来介绍贾府、认识贾家的根据,没有注意到其哲理意义。其实作者曹雪芹在这故事的一开始就让冷子兴出来讲这段话。其用意在于借此把我们引领进一个充满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世界和艺术世界之中。从小说的艺术构思角度看,作者这样写自然属于是对小说即将展开描写的对象-——贾府,先作个提纲挈领的介绍,以使读者能轻松自然地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读下去,但同时,作者这样写,也是为把读者引入一个需要思考的哲理世界中。.接着,作者就写了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写其表面上“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盛况。而这个“盛况”,实际是“虚盛”,是表面现象,是盛极而衰过程中的一次“反弹”,作者为了突出此点,特意安排了一个 同贾府有“豆芥之微”的小人家的久经风霜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从她的眼中看贾家表面之“大”.、之“盛”、之“壮”、之“华”。接着,又接连具体地描写了几个盛大繁华的大场面:从秦可卿死后的大出殡、贾元妃的省亲,一直到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等等,多视角地多层次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贾府外表的无限繁华和风光。作者极善于将哲理的思辨,寓于艺术形象地塑造和故事的铺叙之中。按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透过这些描写,反映了贾府深层次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来自皇室的勒索敲诈;有来自王公贵族的威胁恫吓;有经济上的窘迫和捉襟见肘;有内部派系的顷轧争斗;有“不肖子弟”的种种“不肖”行为;有奴仆们的或明或暗的反抗和对立…….对此,正如开始刘姥姥和凤姐对话中透露出来的::

凤姐笑道:“……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于人也未必信罢……

刘姥姥……说道:“唉,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 第105页)

一个文雅,一个粗俗,但都讲的是同一个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理。为强化读者这种哲学思考,作者又写了一段秦可卿向凤姐托梦,说了一番令人十分警醒的话:

“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若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第174页)

秦可卿面对贾家的必然衰亡的结局,为凤姐出谋:多在祖茔附近置买土地房舍,并将家塾建立于此,因为按清朝的法律规定,即使将来“犯抄家之罪”,这里也可例外。以此作为子孙的退路。之后,她又一次强调:

“依我之见……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诞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第175页 )

秦可卿托梦讲的思想,从总体上理解,仍然是《老子》“物壮则老”“木强则折”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她为贾家出谋关于后事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子关于“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八条)的辩证法思想方法。有人认为这里有唯心主义的轮回思想,是缺乏全面分析的(详见后文的分析)。

贾府衰败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以“探春理家”为标志。探春理家,是贾府由盛极而衰到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中的一个“过场戏”。“才自精明志身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探春,她尽管很能干,有的地方甚于凤姐,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7a64e59b9ee7ad94366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捡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书。不仅多处违背曹雪芹原意,而且对前八十回多方面的扭曲、篡改、误导。因此,不在我们论述之内。按着曹雪芹的原意,贾府衰败的第三个阶段,即最后结局是被抄,“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单从前八十回中,我们也已经基本看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怎样贯穿贾府衰落始终的。

曹雪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红楼梦》中运用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描绘了贾家衰败过程的同时,又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为解刨刀,用他那支如椽之笔,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剖析了贾府衰败的原因。贾府的败落,有内因有外因,有远因有近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总原因与总结果,有具体原因与具体结果。各个因果关系间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有时平行发展,有时参差交错,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多姿多彩,万像纷纭,令人眼花缭乱。贾府的衰败是当时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矛盾相互斗争作用的必然结果。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正如凤姐在贾家走向困境时所哀叹的:“咱们一日难似一日,总绕不过湾来。”曹雪芹处在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虽然不懂得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他无意中比较客观地正确地描绘了作为封建贵族的贾府内外交织的各类矛盾。这些矛盾外部的有皇室贵族之间的矛盾,有贾府同中小地主以及农民之间的矛盾,有贵族之间的矛盾:内部的则有祖孙、父子、母女、叔侄、婆媳、妯娌、夫妻、姐妹、兄弟、讁庶、甥舅、主仆、以至于仆人之间等等的矛盾。后世读者,在这些真实的描写中,享受其艺术美、哲理美的同时,看到了当时一幅幅真实的“人吃人”的人生画面。这是《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性空前的深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红楼梦》的精华所在。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注 2)曹雪芹反映贾府在这些内外矛盾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中,不是平行地写这些矛盾,而是突出地描写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及这些矛盾在贾府衰败过程中的作用。是贾府的内部矛盾斗争最后导致了贾府最终的垮台。对这个问题,作者用贾府三小姐探春的口,进行了“点睛之笔”式的概括,在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时,她十分气愤地说: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第1055页)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第1066页)

这话说得何等深刻!这同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发展在于内部的矛盾性的论述何等的接近和近似。探春有政治家的头脑!有辩证法的思想!当然,这探春的思想其实是曹雪芹的思想的反映!曹雪芹是从封建贵族大家庭的斗争中“翻过筋斗过来的”,因而对此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这种体验和认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封建贵族大家庭内部夺权争利、鸡争鹅斗、“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各种矛盾,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无与论比的真实和深刻,成为我国小说中描写诸种矛盾的顶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生动地描写和揭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极盛而衰的巨大变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衰败过程的规律性的东西。贾府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和结局,对人们的可贵的启示在于,贾家的衰败和殁落,不是那一个人的偶然过失和罪过,也不是那一个人的无能,也不是某个孤立、偶然的事件造成的。而是沿着一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从头到尾向读者阐述了“盛筵必散”“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一条人生哲理。而这三者又是水乳交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一个充满哲理思想的艺术世界中感悟人生的沧桑变化。

这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注意的是,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在这样的“盛世”里写出这样一部书是很不容易的。《红楼梦》其实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我们现在的人,用现在的正确观点和历史知识看二百多年前的“形势”,都十分清楚当时的社会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可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的认识就不一样了,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那是正逢所谓“盛世”。许多人还陶醉在“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是黛玉在元妃省亲时替宝玉写的诗,可以看作是他们的思想反映,并不代表作者的思想)之中,雪芹能在康乾盛世时,看到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感觉到了危机,预见到了必然灭亡的命运。《红楼梦》写出一个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殁落过程,并且深刻地揭示其“物壮则老”“富贵盈室,莫之能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那是十分不容易的。没有政治家的头脑,哲学家的远见,没有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不能写出来的。《红楼梦》写的虽然是一个家庭,但作品反映的却是整个清朝社会。贾府的衰落过程正是清朝衰落过程的缩影。作品写的贾府的“虚盛”“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上来了”的种种情形,也正是当时清朝“康乾盛世”社会的本质写照。描述和揭露的何其深刻,何其正确!这些,足以警告当世,垂戒后人。后来清朝历史的发展的过程,完全证实了曹雪芹的远见卓识。曹雪芹不但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还是个伟大的预言家!--预见到了清朝盛极必衰和必然没落的命运。这是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胜利,也是曹雪芹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社会和进行文艺创作的胜利! 遗憾的是,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和许许多多的读者、研究者,都没有读懂,把它当作了一般的爱情小说了。为宝哥哥林妹妹空洒了不少眼泪。这些人其实是统统把“荒唐言”“假语村言”当真了。“甄士隐”不光是“真事隐”也是“真实(思想)隐”。是隐去了“盛世危言”的哲理思想。

红楼梦中的贾府为何从一个赫赫扬扬将近百年的名门望族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那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的缩影,有着其从兴旺走向衰败的必然性,但从这样一个具体的家庭来说又有着其特殊的主客观原因。我把其原因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大兴土木耗资过巨
红楼梦中的宁国府和荣国府那气派可不一般:“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峻….”建造这样的深宅大院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承受得了的。特别是到了后来,贾政长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为预备着元妃省亲又启动了一个浩大工程,那就是修建大观园。大观园的规模有有多大,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三里半大。园里亭台轩馆,朱楼画栋,假山暗水,应有尽有。完工以后,贾政带了一帮人去看,转了半天才游了十之五六。里面设计住人的有大家熟悉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紫菱洲、稻香村等等,拿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建在一个大公园的一幢幢小别墅,还有那登高赏月的凸碧堂,依山傍水的凹晶馆等等不一而足。修大观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无法统计,但是我们看其中的一项花销,就可见一斑。第十六回,修大观园的同时,安排贾墻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贾琏问到这一项银子动用那一处的,贾墻道:“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账幔的使费。”我们可想而知修建整个大观园要耗费多少银两。
二、迎来送往强撑门面
贾府化巨资修建大观园其实已经虚空了家底,但是在接待及礼尚往来方面又不能将就省俭,仍然出手大方强撑门面。比如第七十二回,贾琏因为手头紧对鸳鸯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已。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当然,在接待方面开销最大的还是接待元妃省亲,那个场面极尽奢华,盛况空前。为了接待元妃好看,在大观园里又是采购各种古董文玩来摆设,又是采办仙鹤、孔雀以及鹿、兔、鸡、鹅等类来饲养;又是彩排训练戏班准备唱戏。园子里面的美化亮化工程那也是做到及至:道路两边石栏上,都装点上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园里的柳杏诸树均用通草绸绫纸绢作成假花假叶粘于枝上,而且每一株悬灯数盏;水池中也用螺蚌羽毛做成许多荷叶水草及凫鹭野鸭。到了十五日,一担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可见接等元妃省亲一次要化多少银俩。所以有贾府超嬷嬷说起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
三、日用排场奢华糜费
平时贾府的吃穿用度是非常讲究的。我们先来看一看贾府女人的穿着。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风姐的闪亮登场“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拿现在的行情来说,这一身行头下来估计要以十万计。
吃的方面,既讲质量也讲排场。比如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贾母款留刘姥姥吃饭时,要凤姐挟一些“茄鲞”给刘姥姥尝尝。并经风姐的口介绍了它的做法:“先把茄子皮去了,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贾府除了吃得精细以外也很有排场,贾母用餐的时候,外面很多丫头婆子下人伺候,旁边又有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吃完饭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先漱口洗手,然后才换上喝的茶水。
另外,贾府的车辆轿马也不少,在第十四回,贾敬出葬时,女人们一路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这些吃穿用度方面的挥霍也是贾府官中银两不断亏空的原因之一。
四、人浮于事入不敷出
在红楼梦中宁荣两府到底有多少人,难以准确统计。但是我们来看几件人事安排就可有个大概的印象。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可见贾府负责看门跑腿的就有十来个人。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丧事,按册点名分派工作,一口气就安排了134人,剩下的按房分开各司其职,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仅宁府家下人等就有两三百人。第三回,贾母见林黛玉从南边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叫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子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已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第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可见当初贾府的气派,十几二十个人服侍一个人。
五、财务混乱制度缺失
贾府的财务运行情况是这样的,以荣府为例,有一个集体财务,叫官中的钱,凡公共开支比如府中的工程建设、人员工资及以府上名义进行的礼尚往来等都是动用官中的钱。但是在公共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病。
首先,财务主管挪用公款违规取利。在荣府贾政是不理家务的,王夫人年龄大些以后也不管事,所以掌管贾府财务的实权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3人物就贾琏、王熙凤两夫妇,贾琏是个浪荡子弟,王熙凤又是个极喜贪财弄权的人物,谁要到贾府谋些工程事务都找王熙凤送钱送礼,特别是到了后来,王熙凤挪用官中的钱通过来旺私自到外面放高利贷,经常会拖欠下人的月例银子,搞得府中的人多有怨言。后来,锦衣军查抄贾府时:在风姐住所抄出的现银不下七八万金,同时还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
其次,中层管理人员敲诈勒索。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仓头上的头目戴良等人,常常借着别人支领钱物的机会敲诈勒索。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里说得很清楚。因为凤姐生病,探春出来帮着理家,探春就和宝钗商议着要承包经营大观园,在果林菜地等分派好以后,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了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归账,他们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所以探春她们就商定大观园里的出息就留在园子里分了,免得被那些管钱管账的人又克扣一笔。还有第六十二回,厨房里管事的柳嫂因为宝玉房里的丫头芳官送了些玫瑰露给她女儿五儿,引起别人的误会以为是她们偷的,于是林之孝家的立即见缝插针,安排一个叫秦显家的接替柳嫂,这秦显家的一来就着手清查旧账,“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礼,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账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可见贾府层层克扣的现象比较严重。
再次,下层的买办损公肥私。那些买办们也是个个抓住采购的机会捞取好处。比如府里的女人们每人每月有二两购买头油脂粉的定例开支,但是那些买办们常常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所以,姑娘小姐们只得另托自己信得过的人到外面重买。可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当中,个个都想着自己发财,又缺少监督,如何不会亏空垮台。
六、贪图享乐家风日下
在贾府上下,特别是在宁府,吃喝玩乐之风日盛。贾珍父子不但自己天天沉溺于喝酒赌博,而且常常借着练习谢箭为名呼朋唤友聚众赌博。而且贾珍父子生活作风不检点,两父子与两个小姨子(姨娘)关系暧昧。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敬修仙慕道吞丹死了,贾蓉跟着贾珍等在铁槛寺办丧事,一有机会回来就和两姨娘调情。众丫头看不过,都笑说:“热孝在身上,老娘才睡了觉,他两个虽小,到底是姨娘家,你太眼里没有奶奶了。回来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其实他父亲贾珍也是一样回来了就和两个小姨子鬼混。所以有一次,宁府的一位老家人焦大喝了酒不听调遣,并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在荣府贾母也是最会享受找乐子的,那些个婆子下人赌博之风也很严重,王夫也命人认真的查过几回,总是屡禁不止。合府上下隔三差五的吃酒听戏,那也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贾家子弟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大家都知道追求享乐,早把勤俭持家的祖训丢到九霄云外。
七、外祟勒索雪上加霜
贾府虽然有钱有势,但是也常会遭到一些外人的“惦记”和“索要”。例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蓉到礼部关领恩赏春祭银两,回来后贾珍问怎么去了这一日,贾蓉就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到了光禄寺才领了来。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贾珍笑道:“他们哪里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
还有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贾琏和凤姐正在商量着怎样筹集银子应付好几笔送礼的钱,这个时候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小太监进来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说:“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们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把这个小太监支走以后,贾琏出来笑着说:“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对贾府来说,朝庭的各部衙门,经常要通过他们探听消息,经他们之口说好话,另外贾妃娘娘在宫中,更要依仗那些太监们的关照保护,所以不得不常常打点这些人。
八、得罪小人树敌过多
贾府仗着权势,平日里常常恃强凌弱。小说中受过贾府欺侮的小人物很多,比较明显的有三个:一个是叫石呆子的。贾敬看上了别人的几把古扇,出多少钱别人也不卖,于是通过贾雨村,捏造一个罪名把他抓了,最后把扇子霸占到手;一个叫张华。这个张华与尤二姐原是小时有婚约的,因为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也就娶不起了媳妇。贾琏为了把尤二姐娶到手,就逼他与二姐退婚,张华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府的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但是心中始终是不服的。还有一个是醉金刚倪二,有一天因为喝多了酒睡在大街上,又刚好碰到贾雨村路过,不让路还说:“我喝酒是自己的钱,醉了躺的是皇上的地,便是大人老爷也管不得。”于是贾雨村着人把他抓了起来,倪二的家人就托倪二曾经帮过忙的一个朋友叫贾芸的去贾府说情,但是去了几次没办成。倪二出来后很生气,对他老婆说,他在监里的时候认得了几个朋友,知道好些贾府的事,若说贾二这小子他忘恩负义,便和几个朋友说他家怎样仗势欺人,怎样盘剥小民,怎样强娶有男妇女,说了一大堆。贾府因为得罪了不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就经常有意无意的到外面传播一些对贾府不好的消息,有的也可能会直接到御史那儿去告状。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以后,许多亲友来看候,有的就说:“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不是珍老大得罪朋友,何至如此。”有的说:“也不怪御史,我们听见说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九、政治斗争引火上身
贾府的衰败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直接加速这幢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就是皇上下令抄家。为什么皇上会下决心对贾府动手,表面的原因是贾家平日的作派有风声传到御史那儿,御史诓了贾府的家人去问实了才派人来抄家查办的。实际上我们上面说的那一点小事不会引起皇上动怒并下决心对贾府下杀手的。有的红学家就分析实际上曹雪芹的原著本意是说贾元妃参与了皇宫里的权力斗争,引起皇上震怒,所以要对贾府进行打压。这个依据就是第五回宝玉梦中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对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其中虎兕相逢就是指两派势力恶斗,预示着后来元妃卷入两派势力的政治斗争。
十、管教不严后继乏人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在教育管理上是抓得不到位的。虽然有个私塾,但后辈中肯读书上进的没几个,宁府从贾敬到贾珍再到贾蓉没一个志于经济仕途的。荣府这边贾政对宝玉管得严一点,时时逼勒着他看书上进,无奈贾母王夫人等人又对宝玉溺爱有加。只有贾兰一个还行,只是年纪尚小,所以贾府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另外,贾府对家人也是管教不严。比如贾政放任江西粮道的时候,自己不敢收礼也协调不好关系,那些跟去的下人得不到好处,所以办事处处设阻碍,贾政没法,后来只好任由那些人去胡来。终究因为对下人管教不严被节度使参奏:“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被着降三级,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因存在着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贾府这幢大厦的倒塌是早晚的事。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是不是近义词 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有什么区别? 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的相同和不同? “诡计多端”和“神机妙算”是近义词吗??? 人们常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真的吗? 在线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农村有句话叫“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什么什么所什么的成语 关于所字的成语有哪些? 所字词语有哪些成语 关于桨的成语有哪些 拐弯抹角的三种意思 拐弯抹角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比如 拐弯抹角什么意思? 拐弯抹角什么意思 红楼梦贾府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的原因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贾府最后为什么会衰败?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如果你太累”是什么歌 粤语 不信眼泪 能令失落的你爱下去 难收的腹水 的歌名字 mp3 张国荣的哪首歌歌词有这句:“难收的覆水将感情慢慢荡漾开去..... 关于张国荣 玻璃之情 的正确歌词 很多锣很多鼓的成语 有锣 网的成语 关于锣字的成语有哪些 有什么锣的成语 贤妻良母的近义词有哪些? 贤妻良母的反义词是什么 贤妻良母 的 近义词 是 贤妻良母近义词 不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不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含远的成语有什么 含有远的成语有什么 带有远字的成语,含有远字的四字词语大全 含有字远的成语 按要求写成语成语 按要求写成语 绘声绘色 ... 按要求写成语(词语) (至少4个!) 急!!!! 我能按要求写成语,1 人们用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什么? 现在人们用知音来指什么用 高山流水来比喻什么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形容什么 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什么? 三国中有一神卜管辂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他为曹操卜了哪些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