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姚广孝此人在民间并不出名,说起姚广孝此名,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在后世名声不显的人,却一手策划了明初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靖难之役“。
众所周知,”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反叛其侄子建文帝,而发动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之后,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称帝,年号永乐。当初建文帝削藩政策下达之后,正是姚广孝向朱棣建议举兵反之,这才有了后来乾坤大改的结局。
姚广孝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佛学家。诗人,年轻的时候出家为僧,法名道衍,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曾经广邀天下有能之僧前往首都,并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选拔考试。姚7a64e4b893e5b19e339广孝在此次测试中脱颖而出,被朱元璋遣送给朱棣,此后姚广孝便成为了朱棣手下谋士,辅佐朱棣成事。
朱棣起兵之后,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朱棣登基之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复其俗姓,赐名广孝,人称”黑衣宰相“。
姚广孝虽然已经差不多达到了高峰,位极人臣,但是他却并没有沉溺于权势之中。朱棣特许他还俗,并赐其俗名,但是他还是不改僧相,仍居僧寺,清净自修,且重新监修了《明太祖实录》及《永乐大典》。空闲的时候与好友品鉴诗歌,远遁红尘之喧嚣,沉浸于山水的静谧空幽之中。
出世到入世,再到出世,姚广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僧侣到权臣,最终却放弃权势,寻求心灵的静谧,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公元1418年,也就是永乐十六年,八十三岁的姚广孝在庆寿寺病逝,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
白天上朝议政,晚上依旧穿僧服住在寺庙,并把自己得到的赏银全都分给了家乡父老,所以就被称为“黑衣宰相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63” 。而且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成功的"政治和尚"。
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
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扩展资料:
随侍燕王
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并与燕王朱棣相谈甚欢,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并实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后来,姚广孝向朱棣推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使朱棣逐渐下定决心。朱棣暗中拉拢军官,勾结部队,并招募勇士。而姚广孝则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还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姚广孝
世界有梦的销遥
于是你温柔的哭
灿烂的笑
你忘记曾经的骄傲
悬浮于世界的
一切环绕
那怕是苦苦的轻扰
带给你无尽的怀抱
感诉春风
让我们在春风中相逢
释怀淡然一笑
“黑衣”,指僧人所穿的一种黑色僧衣。 “宰相”又称“丞相”,是封建时代辅佐皇帝管理国家的高级官职,位列“三卿”之首。 故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参与政事并且影响较大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