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各位高手帮看一下,不需要全答,答对一题就加分-御史台的作用是行政管理还是监察官吏

各位高手帮看一下,不需要全答,答对一题就加分-御史台的作用是行政管理还是监察官吏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楼主好,我今年听了阎步克老师和叶炜老师的《中国古代传统官僚政治制度》,所以想挑战一下自己答您的题目。
所有的答案来源有三,一是我的笔记,二是百度百科,三是我自己总结撰写的。希望楼主能够斟酌掂量。
我觉得很多东西您也可以自己去查查的。百度百科是大家互相帮助的地方,不是找人做枪手干白活的地方,很多事情自己动手会更好的!)
一下是我的答案:
1.名词解释:“九品中正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是由朝官担任中正官,品评士人,依据才德分为九品,作为吏部任命官员的依据。由于魏晋门阀士族兴起,实际上按照门第定品。

品官占田荫客制:西晋占田课田法中有关品官享有经济特权的规定。官僚地主依官品高卑在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1私有田产之外另分给土地。官僚地主还可依官位高卑荫亲属九族至三族,免除课役。官僚地主还可荫衣食客3人至1人不等,佃客15户至1户不等,使其成为只向主人纳租服役的私客。

2. 魏晋南北朝士族制度的特点
(1)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经济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
(3)社会生活: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 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在中央机构中,三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优点是 ①分工明确 ②效率较高③互相牵制 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特点是决策和行政分离,实行集体宰相制,采用分层决策机制,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4. 名词解释:“多相制”“政事堂”
多相制:唐代政治制度。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官制设立日臻完善,宰相职称逐步规范。唐初承袭隋制,以尚书省的尚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中书省的中书令同为宰相。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皇权和相权间的矛盾显露,朝廷就采取“多相制”,分散相权,以宰相官署“中书门下”为名,凡冠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均为宰相,多相制成为唐朝宰相制度的一大特色。从总体上说,唐朝宰相分内相、外相、使相三类。玄宗时正式设立翰林院,凡皇帝诏令、官吏任免、征战檄文,甚至“麻纸拜相”以及重大决策等,都由翰林学士等起草发布,预闻朝政,时称内相。外相就是上文所说的三省长官,及一批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外朝宰相,负责朝廷日常行政事务及对官吏考课升降等。使相则是为笼络藩镇节度使和封疆大吏,常常给他们加上“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等头衔,以示其“出将入相”之尊。唐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上滥施相位、廉价拜相时代。

政事堂: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 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 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5. 多相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谈多相制的好处?唐朝真正的宰相是哪些人?
参考上一条看原因和特点,好处:密集官阶以提高积极性,分化相权巩固皇权。
真正的宰相:应该是外相,著名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姚崇,这些人都参与了真正的政事。

6. 如何理解“御史台尊则天子尊”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唐朝监察机构的构成和职掌。
御史台的作用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御史台实际上是皇帝任命亲信官员进行监察,以保障帝国的安定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故有此言。

唐代监察机构,分类进行专业化监察。台院负责监察中央官员,同时参与疑难案件审理。殿院负责监督百官在宫内的违法或失礼行为。察院又称监院,主要监察地方官,也监察六部官员。

7. 唐朝行政监察机制的新发展体现在那些方面
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拥有了高地位;分类进行专业化监察;不仅监察工作,而且监察官员生活。重视京官监察。

8. 唐朝“三司会审”
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凡遇有重大、疑难案件时均由三法司长官即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会同审理,最后由皇帝裁决的制度。后来被明朝沿用。

9. 唐朝行政公文的主要种类:册书、制书、敕以及内制和外制的区别
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赦用黄麻纸,赦纸、论事赦及赦牒用黄藤纸,其赦书颁下州用绢。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命于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新唐书百官志》,《旧唐书职官志》《唐六典中书省》均有此段话,lz认真看看就懂了。)

10. 为什么说唐朝中央建制的完备说明了唐代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成熟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11. 隋唐地方行政建制上的主要变化
编户齐民制度完善:户籍定期更新存档,每岁一造帐,三年一造籍。武德六年重新规定人民年龄划分(以始生为黄……)
地方中央层级制度变迁:358州,1551县,州县两级。太宗于州上又设监察区,贞观十道(玄宗改为十五道),立监察使或采访使;边疆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为方镇-州-县三级。
对于官员,采用地方官加中央官(名称)制度,加“使相”“宪衔”。

12. 唐差遣制度: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事物而进行的非程序性任官的制度
唐代几乎中书门下设立的同时,使职差遣体系形成。“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大抵生于置兵,盛于兴利,普于衔命,于是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国史补》)

13. 唐的选官和考核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度,主要了解科举生员的主要来源,科目,及第和铨选。科举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选官制度主要为:门荫(前期主要)+科举(后期主流),官员绝对数量:门荫> 科举。

考核官员制度:对官僚业绩进行考察打分,标准以道德为主要(四善二十七罪)受考官个人主观影响,唐末沦为形式,高官高分低官低分。

科举生源来源:一是学校出来的生徒,通过学校考试;二是自学成才的乡贡,通过州县考试(投牒自进,需要乡试);然后他们去参加国家的科举考试的六科。

科目: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铨选;指选官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后各代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

特点和意义: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总之,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官僚体制的稳定中的延续,也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中的发展。


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唐朝,掌监察之事。

简介

00官署名。
职权
00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唐朝,掌监察之事。
名称由来及变化
00武则天时一度改名肃政台。元在御史台以外,尚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及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明初亦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都察院,御史台之名遂废。但在文章中仍称御史台,如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编辑本段
下设机构与服务内容

明代概况
00御史台到明代改称都察院,清代因之。明代都察院领有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以及十三道监察御史等,完全是监察机构。可是仅据周弘祖《古今书刻》所载,明代都察院刻书竟有33种之多,而且涉及许多部类。如《算法大全》、《七政历》、《千金宝要》、《武经直解》、《史记》、《文选》、《杜诗集注》、《千家注苏诗》、《盛世新声》、《太平乐府》、《玉音海篇》、《披图测海》、《唐音》、《适情录》、《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就都曾由都察院雕版行世。这实在是奇特的历史现象。推其本质,大概有两大社会原因:一是洪武元年(1368)八月国家下令免除了书籍税。众所周知,什么东西只要一免征捐税,业者有利可图,社会上各单位和个人便会蜂拥而上。明代都察院也大事刻书,盖为免税多利所驱使。二是明代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故文化发达,对书颇有需求。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城镇人口加多,商品经济发展,刻书有路可销,也有利可赚,故不少机构和私宅、书铺竞相刻书。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书籍铺刻印的《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订奇妙注释西厢记》,卷尾有一张推销广告性的牌记,谓:“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次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充分表现了彼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状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不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1纳税,有利图,搞创收,补经费之不足,大概便是中央机关从事刻书的根本原因。
编辑本段
机构人员

大夫、中丞
00御史台一般设有: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凡有弹劾,御史以白大夫,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有制覆囚,则与刑部尚书平阅。行幸,乘路车为导。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于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颛举不如法者。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後,朝朔望。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弘文、崇文馆、国子监学生四时参。凡诸王入朝及以恩追至者,日参。九品以上,自十月至二月,袴褶以朝;五品以上有珂,蕃官及四品非清官则否。凡朝位以官,职事同者先爵,爵同以齿,致仕官居上;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官居职事之下,武散官次之,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后。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卑者从王品;郡王任三品以下职事者,居同阶品之上。非任文武官者,嗣王居太子太保之下,郡王次之,国公居三品之下,郡公居从三品之下,县公居四品之下,侯居从四品之下,伯居五品之下,子居从五品之上,男居从五品之下。以前官召见者,居本品见任之上,以理解者,居同品之下。本司参集者,以职事为上下。文武三品非职事官者,朝参名簿,皆称曰诸公。凡出,不逾四面关则不辞见。都督、刺史、都护既辞,候旨于侧门。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初拜,以表让。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于正衙,复进状谢于侧门。两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为使涖之。高宗改治书侍御史中丞,以避帝名;龙朔二年,改御史台曰宪台,大夫曰大司宪,中丞曰司宪大夫。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台曰肃政台。光宅元年,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寻命左台兼察州县。两台岁再发使八人,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两台御史,有假、有检校、有员外、有试,至神龙初皆废。景云三年,以两台望齐,纠举苛察,百僚厌其烦,乃废右台。延和元年复置,岁中以尚书省隶左台,月余而右台复废。至德后,诸道使府参佐,皆以御史为之,谓之外台;复有检校、里行、内供奉,或兼或摄,诸使下官亦如之。会昌初,升大夫、中丞品。东都留台,有中丞一人、侍御史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三人;元和后,不置中丞,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主留台务,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备。
侍御史
00六人,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寮及入閤承诏,知推、弹、杂事。凡三司理事,与给事中、中书舍人更直朝堂。若三司所按而非其长官,则与刑部郎中、员外郎、大理司直、评事往讯。弹劾,则大夫、中丞押奏。大事,法冠、朱衣、纁裳、白纱中单;小事常服。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台内事颛决,亦号台端。次一人知公廨。次一人知弹。分京城诸司及诸州为东、西:次一人知西推、赃赎、三司受事,号副端;次一人知东推、理匦等,有不纠举者罚之;以殿中侍御史第一人同知东推,莅太仓出纳;第二人同知西推,莅左藏出纳。号四推御史。只日,台院受事;双日,殿院受事。次侍御史一人,分司东都台。凡御史以下遇长官于路,去戴下马,长官敛辔止之。出入行止,殿中以下视以为法,先后有罚。入朝,则与殿中侍御史随仗分入,东则居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之次,西则居中书令、侍郎、舍人之次,各居中丞、大夫下。每一人东向承诏五日,有旨召御史,不呼名则承诏者出。乐彦玮为大夫,以尝召两御史,乃加副承诏一人,阙则殿中承乏。监察御史分日直朝堂,入自侧门,非奏事不至殿庭;正门无籍;天授中,诏侧门置籍,得至殿庭;开元七年,又诏随仗入閤。分左右巡,纠察违失,左巡知京城内,右巡知京城外,尽雍、洛二州之境,月一代,将晦,即巡刑部、大理、东西徒坊、金吾、县狱。搜狩,则监围,察断绝失禽者。其后,以殿中掌左右巡;寻以务剧,选用京畿县尉。又置御史里行使、侍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唐法,殿中侍御史迁拜及职事,与侍御史钧。开元以降,权属侍御史,而殿中兼知库藏、宫门内事。故事,御史台不受讼,有诉可闻者略其姓名,托以风闻。其后,御史嫉恶者少,通状壅绝。十四年,乃定授事御史一人,知其日劾状,题告事人姓名。其后,宰相以御史权重,建议弹奏先白中丞、大夫,复通状中书、门下,然后得奏。自是御史之任轻矣。建中元年,以侍御史分掌公廨、推、弹,自是杂端之任轻矣。元和八年,命四推御史受事,周而复始,罢东西分日之限。隋末,废殿内侍御史;义宁元年,承相府置察非掾二人;武德元年,改曰殿中侍御史;龙朔元年,置监察御史里行;武后文明元年,置殿中里行,后亦颛以里行名官;长安二年,置内供奉。
主簿
00设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受事发辰,核台务,主公廨及户奴婢、勋散官之职。录事二人,从九品下。有主事二人。台院有令史七十八人,书令史二十五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二人。殿院有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八人。察院有计史三十四人,令史十人,掌固十二人。
御使
00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殿庭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正班,列于閤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元日、冬至朝会,则乘马、具服、戴黑豸升殿。巡幸,则往来门旗之内,检校文物亏失者。一人同知东推,监太仓出纳;一人同知西推,监左藏出纳;二人为廊下食使;二人分知左右巡;三人内供奉。
监察御史
00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初,开元中,兼巡传驿,至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大历十四年,两京以御史一人知馆驿,号馆驿使。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司,繇下第一人为始,出使亦然。兴元元年,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元和中,以新人不出使无以观能否,乃命颛察尚书省,号曰六察官。开元十九年,以监察御史二人莅太仓、左藏库。三院御史,皆初领繁剧外府推事。其后,以殿中侍御史上一人为监太仓使,第二人为监左藏库使。
00凡诸使下三院御史内供奉,其班居正台监察御史之上。
巡按
00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则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凡战伐大克获,则数俘馘、审功赏,然后奏之。屯田、铸钱,岭南、黔府选补,亦视功过纠察。决囚徒,则与中书舍人、金吾将军莅之。国忌斋,则与殿中侍御史分察寺观。莅宴射、习射及大祠、中祠,视不如仪者以闻。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日本战国时期各势力有哪些? 日本战国时期到底有几个势力 日本战国所有名人的称号 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势力的名将分别有哪些? 类似于唧唧喳喳的词语表示声音 和叽叽喳喳同类的关于声音的AABB的成语有哪些? 叽叽喳喳(四字拟声词) 叽叽喳喳 成语 做事要勤奋不耍小聪明的作文 明白的道理的作文结尾怎么写 生活中不应该耍小聪明写一篇六百字作文 写事的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表示伪装的成语 伪装者形容两个人关系好的成语 胡歌主演的《伪装者》里面有一句台词,说什么伪装着自己的身份,... 伪装者胡歌最后一集最后那句台词是什么意思 “不()之地”括号内是什么字?这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不什么之地成语 成语不什么之地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是什么? 各位高手帮看一下,不需要全答,答对一题就加分 唐代御史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 《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 锦上添花类似的成语 类似于锦上添花的成语 与“锦上添花”同意的成语有哪些? 与锦上添花像类似的成语 万的笔顺怎么写 “万”的笔画最标准怎么写? 万的笔顺 万的笔画 万字怎么写 万的笔顺怎么写的 带有欺字的成语 “欺”字的成语有哪些? 欺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含有“则”字的成语有哪些? 想追的女孩子对你很冷淡 爱理不理 怎么去追一个对自己爱理不理的妹子? 一个对你不理不睬的女孩,如何打动她? 怎么去追一个对你不理不睬的女孩? 麻衣神相真的存在吗 江湖上流传的《麻衣神相》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古代 历史上有麻衣相士这个人吗 《麻衣神相》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很多锣很多鼓的成语 锣鼓字成语大全 关于“还”字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马的成语字有哪些 元朝设御史台对中央监察,设行御史台对地方监察中央的监察和地... 元代行省制度 概括说一下该制度有什么特点 ? 元朝的地方官制有什么特点?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设置哪些行政机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