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中书省,御史zhidao台,廷尉府分别是曹魏时期,西汉时期,西汉时期设立的。
御史大夫是百从一品官。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度清朝。
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之前,汉朝的刺史也是监察官,也是御史的一种。
扩展资料
御史职知责:
1、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
2、御史大夫还不定期地派出临时御史,监察军粮供道应、河道修缮、农业生产、市场秩序等重要事务。
3、由于御史大夫掌握监察大权,一般官员都对其十分畏版惧。当丞相空缺时,经常由御史大夫接任。御史大夫在御史台办公,由御史中丞(从二品)协助工作,下辖权司法御史,掌管司法案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御史
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自秦汉以来,历代都设此机构,掌监察之事。西汉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府。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复(东汉称司空),御史之长由其副职御史中丞担任。中丞原在殿中兰台办事,为御史之长后仍留台中,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的别称。唐高宗时曾以制宪台为正式名称。武则天时一知度改名肃政台。元在御史台以外,尚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及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明初亦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都察院,御史台之名遂废。
御史台到明代改称都察院,清代因之。明代都察院领有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以及十三道监察御史等,完全是监察机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