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十大官场小说推荐:
1、《国画》王跃文
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朱怀镜的官场经历,着力描写了他从县城一个普通办事员到成为市政府实权派人士的心理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人性丑恶以及腐败滋生的原因,同时它也反映出作者本人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作者细针密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官场上“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滑稽可笑的微妙关系图,巧妙讽刺了在特定环境下被封建奴性扭曲的卑微人格和被所谓的游戏规则左右的虚伪灵魂。和平年代并非需要一片和气,亦希望看到针砭实质、血与火的文字,听到出类拔萃、正直善良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人物的深沉和苦闷中寻找到彼岸的光明与希望。王跃文的《国画》,不愧为这样一本警世之作。
2、《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
为充分展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反腐精神和国家当前轰轰烈烈、气势如虹的反腐斗争局面,作家、编剧周梅森先生潜心八年,于2016年再次推出大型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力作——《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本书讲述了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地方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与腐败分子进行殊死较量的故事,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并最终揭示出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主题。
3、《省委书记》 陆天明
《省委书记(朝内166人文文库)》是第一部全面表现我国当代高层政治生活和高层政治人物的长篇小说。《省委书记(朝内166人文文库)》中作家以史家的气魄、恢宏的气势、悬念迭出的笔法,在雄浑厚重的底色上,大胆地进入“省委书记”这一鲜为知的领域,成功地塑造了以省委书记贡开宸为代表的三代省委书记形象,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他们面对信念、事业、良心、家庭、情感、挫折和失误所表现出的激情和英雄主义悲壮。
4、《抉择》 张平
主人公李高成是反腐败的英雄,他依靠党和群众,*终战胜了集体腐败的中纺领导班子乃至作为更加隐蔽的腐败分子的省级领导干部后台。小说中,故事环环相扣,有复杂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更有许多精彩而细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这是一部反贪腐题材的小说。作品中,作者对于腐败现象的尖锐揭露,对于腐败深层原因的深刻思考,对于社会转型中的工人阶级命运的人文关怀,使得小说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小说,曾改编为电影在全国公映,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于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5、《铁腕省长》 唐朝
《铁腕省长》是一部能够震撼心灵的文学作品,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书中不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更能引发社会各阶层的深刻反思;这是一部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的文学作品,作者用一个灾难性故事来讲述人性的自我救赎;这是一部让你感到温暖的作品,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胸怀必须是宽广的,我们的心灵必须是温暖的、阳光的。
6、《侯卫东官场笔记》小桥老树
《侯卫东官场笔记:逐层讲透村、镇、县、市、省官场现状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304位各级别官员,84起官场风波,66个党政部门,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636f70797a686964616f337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读完《侯卫东官场笔记:逐层讲透村镇县市省官场现状的自传体小说》,官场对于您将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7、《驻京办主任》 王晓方
通过对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画,层层揭开驻京办的神秘面纱,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书记李为民为代表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讲述了市长肖鸿林,常务副市长贾朝轩从改革精英蜕变为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生动刻画了深处政治漩涡的丁能通及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人物性格。全书以驻京办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叙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艺术形象,新颖独特,鲜活灵动,故事饱满丰沛,文字生动洒脱,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好似一部灵魂的交响乐,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艺术震撼。
作家莫言认为,中国官场小说起源于清末民初的“黑幕小说”,
当代官场小说崛起的重要诱因是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读者对这类痛揭疮疤式的官场小说既感新鲜,更觉解气。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陆天明的《大雪无痕》、张平的《抉择》。随后,王跃文的《国画》引起广泛关注,它所描绘的官场俨然跳出了泾渭分明的善恶对立,更多呈现出官场生态的“客观真相”,人物塑造更加丰满,主题锤炼更显深刻。
此后,阎真的《沧浪之水》、周梅森的《中国制造》、杨文彬的《省委书记》、穆宜林的《生死门》、李春平的《步步高》等小说均沿袭了细致的人性化叙事,同时披露了高级官员的“私生活”、领导干部的升迁轨迹,读之颇有震撼力。
除了窥探、借鉴和模仿的现实需求,官场小说风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官本位文化。“官场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类型恰好符合了很多人对‘官’的种种想象和渴望。现实社会为官场小说的繁盛提供了肥沃土壤。”李勇说。
官员点评:很多作品除了概念化官场,并无特殊
作为类型文学之一的官场小说,果真具有职场辅导的功能?读者亦真能从官场小说中洞悉官场真相吗?
公务员王榕是官场小说的忠实粉丝,尤其对阎真的《沧浪之水》记忆深刻:“它把年轻人的理想活活毁灭了,可见官场对年轻人的腐蚀作用有多大。”他身边不少朋友在读官场小说,认为这是了解中国社会民情的一扇窗口;官场小说至少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许多东西。“不过,现实并不是小说,真要从小说里得到什么秘籍和诀窍,显然是缘木求鱼。”王榕很肯定。
又翻看了几本官场小说之后,自己只有失望,很多小说除了概念化官场外并无特殊,那就是一般人对官场的想象——腐败、勾结、斗争、理想尽失之类。我觉得这既非官场的全部,更不是人性人心的全部。”
很多官场小说的文学描摹夸大了现实官场的险恶,覆盖了官场的真相,“作为文学类别它无可厚非,但要作为现实的绝对参照,一定会有问题”。
官场小说难掩“文学贫血”
官场小说大多从官员或机关小人物的视角展开叙述,他们跌宕起伏的官场生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叙事价值,但要写好官场并不容易。首先,作家本人或许很难真正进入官场、熟悉官场,类似王跃文这样有过机关经历的作家少之又少。其次,当作家的个人观念凌驾于官员身份之上时,官场小说很容易滑向写作者的主观宣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4泄。再有,当下作家普遍难以接近官场——权力中心,敷衍和想象如何能创造经典的官场文学?
既然是文学,官场小说理应纳入文学的“考评”范围:能否写出故事背后的生活真相,能否刻画细致入微的生活肌理,能否树立经得起考验的复杂形象,均是衡量小说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官场小说,也就是《人间正道》《国家干部》《省委书记》《国画》《沧浪之水》等少数几部,很多官场小说还是没有走出摹写现实的窠臼,只满足于编造浅显的故事,制造热闹的情节,缺乏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如放在文学的层面上加以考量,当属可写可不写、可看可不看之作。
当下官场小说源于文学与现实结合的传统,亦是革命文学的延伸,但如果艺术仅仅像新闻一样只为反映现实,那就很难成其为文学了。“官场小说既要贴近现实,更要超越现实。不过,官场小说走红至少说明一点,艺术一定要为人生服务而不是抱守艺术趣味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