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避而不谈 避而不谈(bì ér bù tán)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避之不及 躲避还来害怕不及
谢谢采纳!
一:不挠不屈[ bù náo bù qū ]
1. 【解释】: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2. 【出自】: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3. 【示例】:~,为真理斗到尽头! ◎郭沫若《屈原636f7079e79fa5e98193364》第一幕
二: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
1. 【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2. 【出自】: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3. 【示例】:公路在山上盘旋,车子~地打着圈子。 ◎巴金《旅途杂记·成渝路上》
三:不折不扣[ bù zhé bù kòu ]
1. 【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2. 【出自】: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
3.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毫不打折扣。
四:不痛不痒[ bù tòng bù yǎng ]
1. 【解释】: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2. 【出自】: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3. 【示例】:即如小弟幼时,忽从面上生一肉核,非疮非疣,~。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五:不仁不义[ bù rén bù yì ]
1. 【解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2.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3. 【示例】:窥若辈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于~之中。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词汇】:猝不及防
【读音】:cù bù jí fáng
【解释】:猝:突然,出其不意。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出zhidao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专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注意点】:“及”不要请写成“急”。
【近义词】:措手不及、惊惶失措、手足无措等。
【反义词】:防患属然、未雨绸缪等。
好像没有
只有
退避三舍zd、
扬长避短、
避重就轻、
趋利避害、
避实就虚、
趋吉避凶、
避之若浼、
避君三舍、
避实击虚、
避而不谈、
无所回避、
避世绝俗、
避强击惰、
避人耳目专、
避让贤路、
不避斧钺、
萧曹避席、
避强击弱、
忠不避危、
避难就易、
避世金马、
避害就利、
临难不避、
避李嫌瓜、
不避艰险、
避坑落井、
避军三舍、
避影属敛迹、
避面尹邢、
水火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