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出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出自东百汉 张衡的《应闲》。名句解码: “人生在勤,不度索何获?”意思是: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告诫我们,人生应该努力求版索,不然就不会有收获。表权现出张衡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
△唐玄奘万里取经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 观元年),玄奘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
△鉴真东渡志不移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纺织改革家黄道婆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 黄道婆
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66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仅供参考哈。
小时候,看到张衡的这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充满了疑惑,难道收获的背后一定是勤劳的付出吗?
……
云雀想要吃到虫子,就必须努力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2去寻找,而不是靠交换羽毛而毫不费力的吃到虫子。
玫瑰要想绽放精彩,就必须努力汲取水分与
大海要想吞吐日月,就必须努力吸纳百川涵养水分,在汗水中日益浩大。
后来,我明白,一切收获的背后都要努力的付出。
孔子韦编三绝,于是才有后来的修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孔圣人。
越王卧薪尝胆,于是才有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
居里夫人艰苦的巴黎求学,于是才有后来的两次登上诺贝尔领奖台。
后来,我明白,一切成功背后都要有毅力、汗水;我明白生命是一个奋力划浆的过程,成功的彼岸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抵达的。只有那些愿意努力,不畏艰辛,勇于付出的人,成功女神才会着顾他们。而那些妄图寻找捷径,害怕吃苦的人,成功只会与他们背道而行。
……
而现在,我懂得付出,并在默默的为理想而努力。于是,当忙碌的生活如期而至时,我不再会抱怨,而是接受并享受着生活的忙碌;当汗水浸涌脸颊,我不再会感到燥热,而是欣喜它将预示着收获;当因难再次将我击倒,我不会失落,而是鼓起迎上去;当不如意摆在面前,我不再会哭泣,而是相信快乐会战胜烦恼,不如意终会烟消云散。
现在的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我相信“人生在勤,不索无获”,相信那些期待幸运降临而不去劳作的人将得到的是失望,那些幻想成功到来而不去付出的人将得到的是失败,那些只看到理想而不为之奋斗的人将得到的是失落。
勤劳的付出不一定会让你伟大,但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努力的汗水不一定会让你至高无尚,但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成功与收获不会轻易的眷顾谁,因为人生在勤,不索将无获。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最关键的是在于勤奋,不去探索(劳动)的话,又哪来的收获呢?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在于勤奋,不积极求索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句话是东汉时期张衡说的,出自南朝范晔所写的《后汉书》卷复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原文节选如下:
昔有文王,自求多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白话翻译:
往昔时候的周文王,积极主动地求得多种福分。制人的一生在于勤奋,不求索哪里会有收获?为何不弯腰俯首、委屈自己,获得美言来制胜世人呢?就像鸟儿在高大百的树木上鸣叫,才能发出响亮、和谐的金玉之声。
扩展资料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郡(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度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晔
百度百科-勤奋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