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相同之处 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不同之处 一、物质与精神。两者都重要,若在物质有限的状况下选其一,我选后者。就是不以争物而丧失人格、降低身份,要多为别人,牺牲自己。在把有限的东西让给他人的同时,升华精神,守住气节。
二、低俗与高雅。人生在世可能体会到两种境界。大多开始不免平常低俗,随着人生进步,人们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可以由自己到家人到朋友到社会群众,认识逐渐放大。可以由今天再到过去到明天到未来,眼界不断放远。可有的人无论条件多么好,就是不见长进,不脱俗套,心胸狭窄,专以小人之心度人。而有的人尽管境遇不佳,条件恶劣,但难失大雅,超凡脱俗。
三、顺势与逆境。顺势是好事,可以乘势而上,掀起高潮,取得成功。这种时候,高朋满座,歌舞升平,享受欢喜。但也正是此时,容易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价别人,容易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轻视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也正是在此情况下,最易感情至上,理性不足,失去理智,甚至仗势骄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顺势,就会很快走向反面。
四、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是事物内外在的统一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1。不可能只有内容没有形式,也不可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主人与房子,主人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房子。和州知县想用狭窄的房子来贬低主人,但不管他把房子换得多么不如意,但在房主人看来都可以把主人与房子统一起来,因为决定的因素在主人而不在房子。因房主人刘禹锡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哲学思想家和出色诗人,他的房子再小再破也不一般,更不要说用诗人的语言描述既是浪漫之地,又是文雅之处;
即使再小再破,它也“往来无白丁”。可见这则《陋室铭》还让我们明白,不要看重待遇高低、文品大小、资格深浅,这些只是身份的一种标记,真正的内容则是人的水平、能力和思想修养。有的人虽然戴了许多光环,金光四闪,特别耀目,但金表其外,败絮其中。有的虽然没有辉煌的标记,但他们却成绩卓著,能力超凡,品质优秀,且不事声张。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注释】
故:特意。
侯:探望。
带金佩紫:喻显赫的地位。
邪径:斜径,小路。
耦:两人一同耕作。
桑枢:用桑树作门。
许、父:许由和巢父。
夷、齐:伯夷和叔齐。
驷:四匹马拉的车。
伐:敲打。
故:特意。
侯:探望。
伯成:指伯成子高。
【翻译】
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在颍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 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0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 德操说:"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住贫寒之家,也不愿做官住豪宅。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许由、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死首阳山的原因呀。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 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之地,没听到过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