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释义: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作者:班固
创作年代:汉
拼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英文翻译:No pain, no gain.
用法: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分句。
扩展资料
典故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7鄯善王外交。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鄯善国是西域古国之一,扼守着丝绸之路的要冲。
鄯善国的国王早就听说了班超的事迹,对班超等汉朝使节非常的热情,以最高规格来接待他们。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鄯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切,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
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别看匈奴人多,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乘着夜色去匈奴人的营地,偷偷放把火,然后趁乱把匈奴使者全杀了。再提着人头去见鄯善王,断了他的念想,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
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释义: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处: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
原文节选: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白话译文:
现在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国王广对我们的礼待就废弃;如果让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匈奴去,我们的尸骨将成为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对这情况怎么办呢?”随从都说:“我们现在身处危亡境地,生死听从司马决定!”
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我们有多少人,必定大感震惊恐怖,可以消灭光了!只要消灭这些人,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
扩展资料:
典故: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在蒲类海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1出使西域。
经过准备之后,班超和郭恂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先到达了鄯善国。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
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喝到酒醉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
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马你决定吧。”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北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
有人说:“这件事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大怒说:“是凶是吉,就在于此事。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部下都一致称是。
不入虎*,焉得虎子
【拼音】百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英文】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解释】不度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专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虎穴是指老虎的洞穴,虎子是指小老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一复个汉语成语。
拼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意思: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白话释义:他说:“不入虎穴,怎能捉到小老虎?”
扩展资料:
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近义词:亲临其境
拼音:qīn lín qí jìng
意思:指的是亲自到了那制个地方。
出处: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白话释义:曹公已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反义词:畏首畏尾
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
意思:前也怕,知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
出处: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白话释义:头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还剩多少地方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道百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亲临其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