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意思是: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
原文:
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4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
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译文:
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魏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
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
出处:《史记》——西汉·司马迁
扩展资料
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使孝公“不自知厀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
记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一大特点。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率师包围安邑,俘魏公子昂,迫使魏国割地迁都,亦是变法极富成效的佐证。他悲剧的结局乃是与守旧派斗争的延续。与赵良一席谈话,其祸已萌,但商鞅终未采纳赵良言,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并非偶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君列传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3、顺 不妄喜;抄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祸不妄至,福不徒袭来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10、千羊之皮,百不如一狐之腋。
11、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2、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度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问,吾不如 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 。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13、越王勾践答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4、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1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词目】千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拼音】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è
【释义】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出自】西汉·司度马迁《史记·赵世内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容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