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第二个字是马的成语有:
一、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1. 【解释】: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2. 【出自】: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敌人围得甚紧,村外又是一马平川,敌人展开重火力,我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压回来了。”
3. 【示例】:这里~,连座小山也没有。
二、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1.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2.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三、汗马功劳 [ hàn mǎ gōng láo ]
1. 【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2. 【出自】:《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3. 【示例】:将俺丞相~一旦忘了,贬在济南府闲住。
四、万马奔腾 [ wàn mǎ bēn téng ]
1. 【解释】:成千上万匹万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2.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3. 【示例】:外面的~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他在房里坐不住,便信步走出来。
五、一马当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1.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2. 【出自】:明·施耐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1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3. 【示例】: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继续猛冲猛攻。
【人百烦马殆】烦:烦躁;殆:通“怠”,疲乏。形容旅途劳顿。
【人喊马叫】人喊叫,马嘶鸣。形容喧闹度的情景。
【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人荒马乱】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人喊马嘶问】人喊叫,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人困马乏】人马都很疲答乏。形容旅途劳累。
【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人仰马专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人语马嘶属】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马什么什么尸的成语:马革裹尸
一、马革裹尸的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二、马革裹尸的释义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三、马革裹尸的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四、马革裹尸的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一、马革裹尸的近义词:赴汤蹈火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4
赴汤蹈火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有三个人,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近义词】两肋插刀、历尽艰险、不避汤火、奋不顾身、像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粉身碎骨、马革裹尸、探汤蹈火、出死入生、赴蹈汤火、赴火蹈刃、出生入死、肝脑涂地、杀身致命
【反义词】贪生怕死
二、马革裹尸的反义词:临阵逃脱
临阵脱逃
【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自】: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惊慌失措、贪生怕死、惊惶万状、惊惶失措
【反义词】当仁不让、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冲锋陷阵、视死如归、马革裹尸、前赴后继
蛛丝马迹、人仰马翻、人困马乏、兵荒百马乱、牛高马大、牛头马面、兵强马壮、车水马龙、
人喊马嘶、旗开马到、牛童马走、乌头马角、车度殆马烦、车烦马毙、士饱马腾、獐麇马鹿、
拿下马来、驴唇马嘴问、马去马归、作死马医、蛇毛马角、羊头马脯、墙头马上、车在马前、
天粟马角、嘎七马八、猴年马月、鞍前马后、权移马鹿、效犬答马力、牛溲马勃、人烦马殆、
车驰马骤、人欢马叫、弓调马回服、神龙马壮、瞻予马首、驴前马后、秋高马肥、不食马肝、
襟裾马牛答、车填马隘、风吹马耳、乞儿马医、车尘马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