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书店有卖,高考文言文真题的。可以用一下。当年我就是这样干的。语文119哈哈哈哈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诗文全集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抄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袭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诗文全集
离骚(节选)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鸿门宴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粤教版必修三文言诗文全集
唐诗五首
山居秋瞑(王维)
从军百行(之四)(王昌龄)
登高(杜甫)
石头城(刘禹锡)
锦瑟(李商隐)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度
宋词四首 雨霖铃(柳咏) 念奴桥·赤壁怀古(苏轼) 声声慢(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问古(辛弃疾)
诗词三首 虞美人(李煜) 书愤(陆游) 扬州慢(姜夔)
元曲三首
【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
【般涉答调】哨遍·高祖还乡(景臣)
由于什么有敏感词语,不适合发表,课文原文和翻译无法贴出来,请见谅,或是给个邮箱,给您传过来,下面只是几课的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国、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④ 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⑤氾(fá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6)若:假如。⑥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⑦以乱整易,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⑧说:通“悦”
《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
(1)秦王必说见臣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1: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3)见陵:被凌辱。
(4)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5)函封之: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6)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7)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9)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10)负剑: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
《鸿门宴》课文注释:
1、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桮杓(胜shèng,桮bēi,杓sháo,桮,同“杯”。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
不者(“不”通“否”)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触,污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5、重点记忆
沛公军霸上(驻军) 古意即为驻军,并非名词作动词。
6、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用“……也”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
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