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禅宗的参话头是怎么参的?-禅宗的直指与参话头到底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分别?

禅宗的参话头是怎么参的?-禅宗的直指与参话头到底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分别?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禅"究意是什么东西?事实上"禅"是不著语言,也不立文字的,能够用语言文字来解说的,就不是禅。若真要说禅的话,我一站上台就应该立即下台的。因为"禅"是只能会意不能言传的,一经书写或口说即成废话。然而我却不得不说,因为禅门有个"以指标月"的譬喻:对于一个从来不知月亮为何物的人,在苍茫的星空中,不知月亮究竟在哪里?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认识月亮的人,用手指著月亮说:"那就是月亮!"。所以,语言、文字只是个标示工具,真正的"禅"是要靠自己去体会的。 此刻我是手指,那么,请问诸位,月亮在何处呢? "无处不在"(听众回答) 该打! "第三十层楼"(听众再答) 这个答案也不对,因为"动念即乖,开口就错!" 禅学的基本概念 一、"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这是出自《楞伽经》原两句话。上一句话是说佛所说的法,是告诉我们,一切以心为根本,句句都是从清净的心性中流露出来的。语言是虚假的,唯有心性才是真实不变的。 下句指出,欲达开悟见性的境界,应以"无门"为入门的方法,所谓"无门",是指没有特定门路的意思。禅门颇似某些学校,没有特定的大门,要走入校园内,四通八达,并不一定得要通过某个特殊的大门一样。 宋代有一本慧海禅师编集的公案书,就叫《无门关》,里面记载的都是以无门为入门,因而开悟的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参阅。 二、《六祖坛经》:"此法门立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 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一条门路,但是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是:对内需胸无成见,不得执著,对外不能有任何的分别心,这种情形叫做"无念"。 无念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这个"心",内不受自我所束缚,外不被环境来动摇。以此为基准,就能够找到一个修行的门路了。 三、"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禅学与世间一般的学问不太一样。一般的学问乃至哲学,是要靠自己的思考,以及知识经验的累积而成。"禅"却是要在放下内在及外在一切知见之后,才能激出无漏的真实智慧,那即是开悟。 所以,有人主张:最笨、最懒于做学问的人,应该来学禅。因为禅宗既不需要世智辩聪,同时也不要求博学强记。但是,相反的,也有人认为只有聪明利根的人,才够资格问津禅学。因为有大智慧的人,可以随时吸收,随时放下,因而得以日新又新。这样的人,才可能开悟。 四、"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对一般求道学法的人而言,总以为"道"或是"法"是实有之物。因此,不断地向外去寻求。不是向佛求,就是向师求。但是禅宗却要人打破这种观念上的牢笼,直指本心,认为心外别无一法。 五、"离性别无佛"、"见性成佛" 中国的禅宗特别重视开悟见性,然而"自性"是什么呢?六祖惠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指出佛与凡夫的不同,只在前者悟,而后者迷罢了。如果能够到达"无念、无忆、无著、内外不住,来去自由"的境界,即是"见性成佛"。 禅宗如何修行 一、静坐不是禅,枯坐也不会开悟 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之前,曾于雪山下坐了六年。而达摩祖师初入中国的时候,也曾在嵩山面壁九年。由此可见打坐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初期禅师们,仍不免治用印度的传统方式,特别偏重禅坐的功夫。这种情形一直沿袭到惠能大师及其门下,南岳怀让禅师时,才出现了一番变革,那就重悟不重定。 当年,马祖道一禅师在南岳怀让座下的时候,十分用功,整天在蒲团上打坐。但是怀让看在眼里却颇不以为然,便捡起一块砖头,到马祖面前用力的在石头上磨起来;由于声音很大,惊扰了正在打坐的马祖,开口问说:"和尚磨砖作什么?"南岳说:"磨来作镜子啊!"马祖失笑说:"砖头怎么可能磨成镜子!"南岳反问:"磨砖不能作镜,打坐又岂能成佛!"马祖因此便开悟了。 开悟在于放下自我执著,打坐只是身体不动,假如内心思绪汹涌如波涛起伏,或如躲在黑山鬼窟无所事事,坐得再久,也是白费功夫。 二、静坐时能觉察心中有烦恼,便是修行。 《圆觉经》中说:"如幻即离,离幻即觉。"但也切忌抗拒烦恼,希企开悟,否则,喜静厌闹,欣净拒染,便不能悟。 三、平常生活即是禅的修行 禅宗有一个故事说到,有一天有位僧人向赵州请法而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也未?"僧答:"吃粥也。"州云:"洗钵去。"也就是说,该吃粥时去吃粥,吃完了粥应洗钵,这便是佛法。 许多发心学佛的人,常误以为,只有在佛前上香、礼拜、诵经,或是到深山古洞去闭关打坐才是修行,殊不知生活就是修行。禅宗主张应该将修行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平常一举一动的每一个念头,都要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管是行、住、坐、卧、吃饭、穿衣、待人接物都是修行。 所以,有一次有源律师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禅师答说:"用功"又问:"如何用功?"禅师云:"饥来吃饭困来眠。"有源律师问:"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慧海云:"不同。"曰:"何故不同?"慧海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可知,心无杂念妄想,不打坐也是修行,心有杂念妄想,打坐也不能开悟。 四、执著修行便不是真修行,不注意修行更不是真修行 现在我们再回到"磨砖不能作镜"的公案上。马祖知道执著于形式上的修行没有用,因而开悟。那么,如果大家都不曾练过打坐,也从来不注意修行,是不是一样可以开悟?这是不可能的!当我们年轻气盛的时候,往往如此以为:"成佛也不过如此,开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对我而言,开不开悟,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一旦困境现前,烦恼缠绕时,就不免于挣扎之苦了。 五、经常保持直心和平常心,便是修行 《维摩诘经》有两句话:"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所谓直心,就是平常心,也就是完全没有主观的分别和执著,而有超越主客观的清净心,就是有大智慧的人。经常保持直心,当下就是在清净的佛国里。不过要有这种功夫颇不容易,因此,我们需要不停地练习。 有些人自以为他们的心,已经不具任何主观意识,也不带半点分别执著,其实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事实上没有大彻悟的人,都还有我执未曾消融,自然有人、我之别,乃至不免于内在感情的冲动。 六、清清楚楚的不思善、不思恶,便是修行,便是开悟 远在四祖道信听时候,他就曾提出如下的看法:"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他认为不用任何方法,不须行善去恶,当怎么就怎么,不作主观的分别,当下就是佛性的显现。 又《六祖坛经》里也有一段有趣的公案:当初六祖惠能为了避开夺法争衣的纠缠,向南潜逃,却被惠明追到。六祖于是对有意夺他衣钵的惠明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便于言下有悟。 七、参话头,坐疑情,破疑团时即是为开悟 我有个学生是澳洲人,他经过长达八年的修行,功力达某种程度,可以连续打坐数个钟头而不起座。他自以为已入无我之境,因此十分自得且执著。直到有一天看到我所著的书,才惊觉原来他对自我的执著仍然牢不可破。因此,特地飞到台湾,跟我打了一次禅七,我教他用参分案的方法来淡化自我,七天下来,他的自我的意识果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2然愈来愈淡。

读书会曰:世人说禅,大多是参话头,一句念佛是谁参下去,直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方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然何者是祖师西来意,举元音老人文章,与大家一览耳。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修得,不用求成。只因迷于声色,忘失本真,造业受报,方才沉沦六道。苟能醒悟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无可追求,毅然放舍,毫无粘着,则不需修法,当下即可回复本真,而归家稳坐。因之,以上诸祖皆直接指示学人,令于言下悟去,不用钝置学人,绕路参话头,唐丧光阴。

如问:“如何是佛?”则答曰:“即心是佛。”或问:“清谈对面,非佛而何?”或曰:“我与汝道,恐汝不信。”俟学人诚惶诚恐地道:“和尚诚语,学人焉敢不信!”则答曰:“即汝便是。”更或召唤学人,俟伊应诺,则指示曰:“即此是,别无他物。”或反下一问:“是什么?”使学人反省而悟。

宗门诸祖,上自释迦文佛拈花,迦叶微笑印心,开斯雄迈古今独树一帜的教外别传宗派后,下至唐宋以前的列圣先贤所有开示学人的语句、偈颂,莫不赤裸裸地直示学人以真心,从不教人做参话头功夫。如宝志公道:“斯道本来现成,不用求,不用学,无你用心处,只当下一息便是。”又于《十二时歌》中末二句道:“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说得多少亲切明白。

善慧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另又直指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大士《心王铭》,更是千古箴铭,其中道:“决定是有,不见其形;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形,非去来今。”说得多少坦率、真切、痛快,大士真可谓老婆心切矣。

南岳慧思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通灵现真相;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又曰:“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古人直指传心,可谓婆心切矣,而人不会,良可哀也。

布袋和尚云:“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又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此谚说得如此爽快明白,使人一见了然无疑,还用参什么话头呢?

祖师禅就这么直截了当,使人于言下大悟去,不用迂回曲折地绕路做功夫。但这直下开示人见性,无修无证亦无得的法门,不仅禅宗如此,即密宗的高深密法——阿底约嘎,也不例外。他们开示学人:“应知佛与传承诸上师,及我心无别”;“见、定、行,一切行持皆摄于心”;“一切染净诸法,统统在现前离垢、空明、豁朗的内证智——本觉或本性中完全具矣”;“不需用界智为入门而勤修,只悟此当前种种显现,皆我真心所化之相,无取无求,即超越勤修与因果。”这种种开示与禅师的说法无二无别,也是教人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但他们不能一下手就习此法,须从四加行修起,慢慢地进入生起次第,修有相密,再渐渐地过渡到圆满次第,将有相化空,才能缓缓地与此法相应。其间不知要耽搁多少岁月,哪能和禅宗一样的直截了当,痛快径捷?!所以在一切修行的法门中,以禅宗为最简便、最迅速、最圆顿的法门。吾人得之,真不知从何世修来这么大的福根!

但到唐宋以后,人心渐劣,根性渐薄,不珍视直指之真理至言,而崇尚玄奇之悄语僻词,以为纯正之语,无甚奇特,不予谨奉遵守,以之绵密保任,长养圣胎,从而圆证菩提正果,反致因鄙视而流落六道,无有出期。就如纨绔子弟以祖传家业非由自己艰苦经营得来,不知珍惜,挥霍无度,最终沦为饿殍一样。祖师们于哀愍之余,乃随机一变直指为参话头。将一则无义味、无理路的说话置于学人心头,如吞栗棘蓬相似,令其吐不出,咽不下,欲进不得,欲罢不能地生起大疑情。经一番苦参精研,于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时,忽然碰着磕着,如于十字街头觌见亲阿爹相似,亲证本来。方知佛本现成,勤苦追求,皆是骑驴觅驴,白费辛苦,曷胜冤屈!然非经此一番艰辛参究,本真何由得见?祖师用心亦良苦矣。

参话头固须起大疑情,方能隔断妄想、妄念,打破无明,从而亲见本真。否则,即不起作用,参到驴年,亦无由开悟。此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也。但伶俐汉,实不需费多少手脚,吃多少辛苦,用若干年来参究。只于祖师们一句无理路话头,劈面摔来,而自己无理可申,无言可答,无心可心时,回光一瞥:这诸念皆空,而有一明明不空者,知诸念之空,这是什么?即可以大悟矣。

祖师们的无义味无理路话头,不是硬要你答出个道理来,而是要你于无言可说,一念不生时,反省这“不会”的是谁?如问师:“如何是佛?”答曰:“东山水上行。”或曰:“灯笼缘壁上天台。”使你摸不着头脑,逼你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你此时虽然无念可生,但非如木石无知,只于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回光一瞥:“这是阿谁?”则参禅事毕矣。

不能于斯悟者,参话头起疑情,经多年的苦心孤诣,确能大彻大悟。但这还要明眼师家适当的钳槌锻炼,相机随宜的提示,和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点拨,方能圆成。如一个人闭门造车般的盲参瞎练,就很难开悟了。如果疑情提不起,而在念话头,那就更无望了。

降及近代,参禅同仁大都起不起疑情。如参“念佛是谁”,他们不在“谁”上着力参究,而在口里念“念佛是谁”,这就失却“参”的作用了,以致虽经多年用功而不能开悟。今日禅宗之所以衰微若此者,不皆由人才寥落,缺少真悟之士传承弘扬,沦为“法卷传法”之故欤?

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阿弥陀佛。因为念阿弥陀佛,有佛力加持,将来可藉以往生西方净土;念“念佛是谁”,既不能起疑情而开悟,也不得佛力加持而生西,除种一点善因外,恐怕别无收获了。

现代参禅同仁,既不能起疑情,又因工作关系,无法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来辛勤参究,倒不如仿效古法,直接指示学人见性的方法,为来参者开发自性。让他们悟后绵密保任,勤除习气,以臻圆满,而造就广大人才,振兴圣教,或较为得计。

讲到直指学人见性,定7a64e4b893e5b19e333会遭到诸方的反对和责难。他们因久习于参话头见性,总以为不经自己刻苦参究而悟得的,不是见性。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书上看来的,或经他人指授的都无用,一定要自己真参实究打开来的,方是真悟,方才得力。话是不错,确实须自己做功夫,做到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殒,方为亲证。但是现阶段的禅和子,疑情起不起,话头参来无用,打不开本来,见不着本性,才不得已,为相应时节因缘,而改古法为今用啊!

讲到佛性、真心,其实以直示而一念回光荐得者,与苦参数十年荐得者,乃至与修心中心密法,以佛力加持而荐得者,卒无二样。不过其中力用略有不同而已。一念回光荐得者,力最薄,遇事不得力,常为事境所牵,作不得主;苦参数十年荐得者,力最胜,以多走冤枉路故,脚劲充厚,遇事能运用自如,无有走着。但力薄者只要不得少为足,时时提高警惕,在行住坐卧处,日常动用中,精勤锻炼,将旷劫多生的执著妄习渐渐除尽,也能上上升进,而臻于圆满成就,此本是古德指授教化后人之轨范。

关于参话头,古德也并非没有微词。如广慧琏禅师上堂示众云:“佛法本来无事,从上诸圣尽是捏怪,说些微妙的奇言奥语,惑乱人心;后来教参话头,更是强生枝节,压良为贱,埋没儿孙。更有云门、赵州、德山等辈死不惺惺,一生受屈。老僧这里即不然,即或释迦老子出来,也贬向他方世界,教他绝路去。何以故?免得丧我儿孙。老僧与么道,你等诸人作么生会?若于这里会者,岂不庆快!教你脱却衣衫,作个潇洒地衲僧在;若不会,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这则说话,说得多么透彻、剿绝,哪里有我们商量用心处?!我们大家只要安分守己,随缘就活,不妄自举心动念,节外生枝地乱起知解——要脱离生死,修行悟道,要成佛具智慧辩才、神通,要建立佛国净土……当下即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不用费什么手脚,即便恢复天真佛性,归家稳坐,乐享太平。

于此可见,明心见性,不是非参话头不可的。即在唐宋时,诸大祖师也多有精要的直示。兹略举数例如下:

永明寿禅师云:“自古佛祖,心心相授,并无一法与人。只教你执定金刚王宝剑,斩断一切所知、所见、所闻、所觉、所悟,只剩这赤条条、光裸裸,一尘不染,一丝不挂的,便大事了毕。”并作偈云:“化人问幻士,空谷答泉声;欲会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真净文云:“佛法至妙无二,但如实知自心,则究竟本来成佛。”有颂云: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穿衣吃饭处,謦欬掉臂时,惟吾自心用,何尝动所思,众生皆平等,日用自多疑。又云:不拟心思量,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所以迷自心而众生,悟自心即成佛。

佛果云:“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异念才起,拟心才生,即猛然割断,令不相续,则智慧洞然,步步踏实地,自然得大解脱。”

云门云:“你诸人无端走来这里觅什么?老僧只管吃饭屙屎,别解作什么?!”又云:“学者不信自心,不悟自心,不得自心明妙受用,不得自心安乐解脱。心外妄有禅道,安立奇特,妄生取舍,纵修行,落外道、二乘、禅寂、断见境界。”

大慧杲云:“至理忘言,时人不悉,强习他法,以为功能,不知自性是个微妙大解脱门,具足一切妙用,从古至今,无少欠缺。犹如日轮,远近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一切和合,灵烛妙明,非假锻炼。为不了故,取于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华,枉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举措施为,无非实相。人每言自根钝,试返照,看能知钝者,还钝也无?”

又示汪彦章云:“若自生退屈,谓根性陋劣,更求入头处,正是含元殿里问长安在甚处耳。正提撕时是阿谁?能知根性陋劣的又是阿谁?求入头处的又是阿谁?妙喜不避口业,分明为居士道破,只是个汪彦章,更无两个;只有一个汪彦章,更那里得个提撕的,知根性陋劣的,求入头处的来?当知皆汪彦章影子,并不干他汪彦章事。若是真个汪彦章,根性必不陋劣,必不求入头处,但信得自家主人不及,并不消得许多劳攘。”“妙喜者已是老婆心切,更须下个注脚:人位即是汪彦章,信位即是知根性陋劣求入头处的。若于正提撕话头时,返思能提撕的,还是汪彦章否?到这里间不容发,若伫思停机,则被影子惑矣。”

诸如此类的坦率真诚、悲心为人,使人当下见性的直指明示,翻阅禅录,真是指不胜屈。一方面,固是诸大祖师老婆心切,毫无保留地欲人同出苦海,共证真常;另一方面,也可于此看出,悟心证道,不是非参话头不可。我们只须于师家明示下,豁然省悟,深信不疑这能起功用的,就是我人自己的本来面目,没有什么玄妙奇特,只要于行住坐卧间绵密保任,与自己的着相妄习做斗争,渐渐地将它除净,即能臻于玄奥。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孔子家语~颜回》翻译 展禽论祀爰居 译文 孔子家语选段翻译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展禽论祀爰居》 地老天荒张丹峰歌词 歌词什么天荒地老 一次就好 带你去看天荒地老歌词 夏洛特烦恼里有一首歌,我不知道名字,歌词是:只一次就好,我陪... 农村淘宝怎么加盟 农村淘宝服务站加盟多少钱 如何加入农村淘宝服务站?如果申请需要那些条件? 申请农村淘宝服务站有什么条件 开农村淘宝服务需要什么条件 敝帚千金 猜一生肖 敝帚千金打一生肖 敝帚千金打一动物或生肖 敝帚千金形容什么动物 禅宗的意思是什么? 禅宗的参话头是怎么参的? 求教佛教参话头的解释 禅宗的看话头到底什么理解啊? 说到做到用英文怎么说 “说到做到”的英语怎么说 有话直说,说到做到.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说到做到”用英语怎么说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 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 “千古江山吊英雄”这句是谁写的? 跪求像琅琊榜的耽美小说,跪求!!! 持续奋斗才是英雄 出自于谁口 琦玉是谁?有谁知道?详细一点! 意气风发不在一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什么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虎穴 虎子是什么意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 要怎么附和舍不得又无可奈何什么意思 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该怎么办? 好多好多话想要说,悬着一颗心没着落要怎么附和,舍不得,又无... 悬着一颗心没着落 要怎么附和舍不得又无可奈何 屈原列传的原文和全文为什么不一样?哪个正确?(高中语文课本上... 跪求 初、高中时课本上的 ★所有★ 古诗 文言文 “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中“可以”什么意思,在《屈原列传》... 初中语文史记屈原列传中的害是什么意思 带卓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卓的成语 带有城字的成语 海贼王所有主人公简介 有一部动漫,讲男主有时头里会出现一些选项必须要选一个并照做才... 有部动漫男主角脑子经常会出现一些强制选这题后来神给他任务让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