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原君》翻译/黄宗羲
有人类的开始,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自利的.天下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它;天下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除掉它.有仁人志士出来,他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要让天下人蒙受利益;他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天下人免除祸害.这个人的辛勤劳苦,必定是天下人的千倍万倍.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劳苦辛勤,而自己又不享受利益,这必定不是天下人的常情所愿意去做的啊!所以古代的君主,思考之后而不愿意当君主的,像许由,务光等人就是;当了君主而又离去的,像唐尧,虞舜等人就是;起初不想当君主,而最后却不能离去的,像大禹就是.难道古人和现代人有什麼不一样的吗 好逸恶劳,这实在也是所有人的常情啊!
后代作君主的人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利害的大权都出於自己一人;我把全天下的利益都归於自己,把全天下的灾害都归给他人,也没有什麼不可以的.让全天下人都不敢自私,都不敢自利;把我自己的大自私,当作是全天下的大公利,刚开始还觉得惭愧,时间一久,也就心安了.把全天下看作是最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无穷无尽地享受.汉高祖所说:「我产业的成就,比起二哥,那个多呢 」他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经洋溢在所说的话里头了.
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古代是将天下看作主人,而将君主看作宾客,大凡君主一辈子所在经营的,都是为了全天下人.现在把君主看作主人,把天下看作宾客,大凡全天下之所以没有一块地能够得到安宁的,都是因为君主的缘故啊!所以在他还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让天下人肝脑涂地惨死,让天下人的子女分散各处,用来换取我一个人的产业,却不会觉得悲惨哪!还说:「我本来就是在为后代子孙创立产业啊!」当他已经获得天下了,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用来供奉我一人的荒淫享乐,还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产业的花红,利息啊!」这麼说来,是全天下的大灾害,就是君主而已了.假如像从前没有君主的话,人们都各自能够得到自己的东西,各自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本来设立君主的道理就是这样吗!
古代的天下人,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喻成父亲,把他拟喻成老天,实在不算过分哪!现在的天下人,怨恨,憎恶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仇敌一样,把他叫做「独夫」,本来这就是应该的.可是小儒们却识见肤浅,认为君臣之间的道理是存在天地之间的,是无法脱逃的,甚到了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虐,仍然还说商汤,周武王不该杀他们的,还乱编造流传伯夷,叔齐无法考证的事情;他们看待万万千千百姓血肉崩溃的惨死,几乎就和老鼠的腐死没什麼两样啊!难道天地这麼的大,在万万千千的老百姓之中,单单私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 所以周武王,是个大圣人;所以孟子的言论,是大圣人的言论.后代君主,想要拿像父亲,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伺君位,都认为孟子的言论对他不利,甚至直接废除孟子配祀孔庙,这难道不是来源於那些识见肤浅的小儒们吗
虽然这个样子,如果后代做君主的人,果真能够保住这个产业,无穷无尽地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看成是私有的了.可是,既然他把天下看成是产业,那别人想要获得这个产业,谁不跟我一样呢 於是拚命用绳子给它绑紧,努力用钮锁给它牢固,然而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注定不能胜过全天下想要得到的人;以致於远的好几代,近的就在自己身上,他们血肉崩溃的惨死,就应在子孙身上了!从前有君主希望「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再投生到帝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66王家了!」而明毅宗对女儿(长平公主)也说:「你为什麼要生在我家呢!」这话说得真悲痛啊!回想他们(祖先)在创业打天下,那想要获得天下的雄心,(相较之下),能不沮丧,能不瘫软吗!
所以明白做君主的职分后,那麼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就不是多麼地超俗绝尘了.相反地,不明白做君主的职份的话,那麼连在市井里面,也人人都想当君主啊!这就是为什麼许由,务光在后代绝迹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份难以分明,但是用短暂时间的荒淫享乐,不值得去换取无穷无尽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啊!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清·黄宗羲《原君》
不要以个人的利益为利益,而要使天下的人都能得到利益;不要以个人的灾害为害,而要使天下的人都能免除灾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
通过冒雪
"
独钓
"
于寒江的渔翁形象,
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
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
"
智
"
。距:同
"
拒
"
。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
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
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2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
"
功其功
"
的第一个
"
功
"
,
意动用法,
把……认作自己的功绩,
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
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
《庄子·田子方》
【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于躯体的死亡,那倒是次
要的。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讲解】释:解除,免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让全天下的人们得
到利益;
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
而要让全天下的人们免除祸害。
此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赞
美。
天下自有公论,非爱憎异同能夺也。
【出处】宋·陆游《跋东坡谏疏草》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人某事,天下的众人自然有公正的评论,
不是哪个人的爱
憎和看法的不一能够改变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讲解】不清心寡欲就无法使志向明确,不平心静气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翻译为: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
出自清代黄宗羲《原君》,原文节选: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译文: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
当时社会刚刚经历了一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织的历史大动荡:明王朝的覆灭,农民大起义的失败,以及清政权的建立。作为亡国遗臣的636f70797a64333黄宗羲,力图追究这场社会大悲剧的原因,《原君》以及《明夷待访录》中其他文章,便是这种探求的结果。
主旨赏析:
《原君》是一篇杰出的推论性政论文。“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理。作者采用了纵向的逻辑结构、比较的论证方法,层层推进,严密有序,把探讨的问题不断地引向深入。
文章开头就紧扣论题下笔,第一段中实际上已暗出论题:为君的职分应是千万倍勤劳于人,而又不享其利。全文紧扣论题论述。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纵向的逻辑结构与比较的论证方法相共存,从而产生层层推进、严密有序的逻辑力量,有利于援古证今、借古非今、突出对现世君主的批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