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鲁迅(1881.9.25~1936.10.19),
读《最先与最后》有感
脊梁,是组成人体的一个脊椎部分,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脊梁,就无法站立,无法劳作。同样,一个社会倘若失去了脊梁,就会失去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那么,我们伟大祖国的脊梁是什么呢? 我自然而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这篇杂文中的论述:在运动会上,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种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至是中国的脊梁。自古以来,我们祖国就有许多埋头苦干的人、有勇于拼搏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他们都是中华的精英。例如:医学药物学家李时珍,整天出入深山老林,攀登悬崖削壁,写出了闻名与世的《本草纲目》;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人文天祥,他拒绝高官后禄慷慨牺牲(转载自中国板报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闻一多先生不屈服于敌人的引诱和打击。正有了这些勇于奉命的人,我们祖国的文化才有如此璀璨的篇章,我们祖国的历史才会如此灿烂辉煌,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雄伟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然,在我们的新时代,也有很多热血青年,用自己壮丽的青春,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这其中就有中国的女排队员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39她们用青春的火焰,为了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终于夺得了五连冠。还有…… 是的,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中国的希望。 面对我们有这么多中国的脊梁,我全身的每一滴血液都在奔流着;我全身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奔跳着…… 啊!我要向这些真正的中国人学习,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为迈入中国 “脊梁” 的行列而发奋图强,加倍努力。
《最先与最后》读后感 作者:漠漠
的确赛马和做人是不同的,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则把奇妙的赛马术用在为人上了,这就成为中国人为人的处世金百针了。
“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在中国人身上是很容易找出的,所以凡是对中国人来说都不容易改革。
本文极力讽刺了存在“不为最先度,不耻最后”心理的中国人,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由喜而怒知而悔,表达了真挚的歉疚之情,读来感人,正是一个悔字引起了读者的内心共鸣。
而在我们每个同学的生活中又何尝不缺乏这动人的场面呢道?
那虽然落后而仍然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通过这段就可看出,作者又笔锋一转,执著地写出了自己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内全文情感低沉,但极富表现力和启发性。不凡给所有中国人的启发,是多么的壮观,给人一种悔而又容有一股力量推动我们,所以我对本文感触深刻,应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