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亲爱之情。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百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度甲木萨(“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版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权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不朽功绩: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加深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文成公主进藏》听课有感和反思
人教版第8册的《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个来民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自过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zd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最后简要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文成公主来的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协助松赞干布设计建造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带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文成公主还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修筑了宫室。百年后布达拉宫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来到雪域高原,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29]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