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三不朽, 指立德、立功、立言。
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立德(道德成功 )——需要治心修身;立功(事业成功》——需要时势机遇;立言(学问成功)——需要禀赋才能。立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6德者或许没有机遇或者天赋,难于立功立言;立功者可以立德,却难于立言;立言者也可以立德,却难于立功。
毛泽东说,曾国藩是达到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完人。曾国藩走的是先立德,后立功,立言的路子,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于内而成于外。
扩展资料
代表人物:
1、服虔所认为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伏羲、神农。
立功:禹、后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2、杜预所认为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黄帝、尧、舜。
立功:禹、后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3、孔颖达除了认可服虔和杜预的观点外,另外认为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
立言: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管仲、晏婴、杨朱、墨子、孙武、吴起、屈原、宋玉、贾逵、杨雄、司马迁、班固。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不朽
《叶圣百陶的二三事》中提到的“三不朽”出自左传: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孙叔豹与晋国大夫范宣子有过一段关于立德的对话。
范宣子问:“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孙叔豹曰:“太上有立德,度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说的是世事流转,万物不居,有什么能成为不朽呢?其实,世间很难找到不朽之物,但人有三种行为,即立德、立功、立言所形成的专精神却能够世代相传,久而不废,应属不朽。其中立德最为珍贵,当居太上首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不朽”学说。
(文章中有明确的提示是出自《左传》,属以后读书要仔细哦)
不是人zd,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内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容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