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传授 教授
记得点好评哈
传不习乎的传是传授的意思。
详细解释:
传,中国汉字,音chuan,从人从専(从叀从寸)。専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1为专的本字。専,上叀下寸,意为掌握纺织操作能力。传,是掌握制作操作能力的人。
(1)传递;传送。
(2)留传。
(3)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4)又,中医学术语。
(5)传,传化、传变。特指脏腑病气乘侮而致的病情变化。
(6)作“zhuàn”时,是一种文体格式。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扩展资料:
“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论语十则》,见于《学而》篇。整句是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意思是: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智慧点: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
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
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传是个动词,传授;这里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论语十则》,见于《学而》篇。整句是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重点字词解释:
1、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2、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7a64e59b9ee7ad94364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贡献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