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
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鬼谷子》谋篇第十)
· 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
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
2.因其疑以变之,
因其见以然,
因其说以要之,
因其势以成之,
因其恶以权之,
因其患以斥之。 (《鬼谷子》谋篇第十)
· 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
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
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
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说服对方;
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
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3.· 揣摩之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3后加以威胁; 摩而恐之;
抬高之后加以策动; 高而动之;
削弱之后加以扶正; 微而证之;
符验之后加以响应; 符而应之;
拥堵之后加以阻塞; 拥而塞之;
搅乱之后加以迷惑。 乱而惑之。
——这就叫做“计谋”。 ——是谓计谋。
(《鬼谷子》谋篇第十)
别人说话,是运动,自己沉默是静止。根据对方的言辞,而听取他的语意。对方的话有不合理的,反过来就要复指出他的毛病,应答之辞就一定会出现。言语有其外在的形象,事情有其可比较参照的制对象。既然有形象和可比较的,就要因此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索。所谓形象,就是和其他事物有其相象和模仿的地方;所谓比百较,就是度要比较对照说出的话语。从无形的沉默来导求有声的言辞。如果诱使对方说出的话符合事理,就会得到他人的真实情况。这如同设置大网而猎取知野兽,这张网多数都安排在野兽交汇的必经之处。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出自《飞钳第五》:引发出诱使人说道出实情的言辞,使其声誉飞扬从而进一步钳制他。
翻译:欲让对方发言,自己反而保持缄默,欲让对方张开,自己反而收敛,想要升高反而下降,想要获取反而给予。
出自《鬼谷子》。
作品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本篇主要讲了刺探情况的谋略,鬼谷子提出:想要听到对方的话,反而应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应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应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应给予;想要知道对方的心里话,就要用模仿、比较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讲话的实质。正如同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就是利用事物相反相成的规律,从反面达到正面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3的方法。
意思是别人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来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内涵。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要反复地追问他,对方(真正)的答辞就会出现。
这几句话出自战国著名道家,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鬼谷子》。
所谓以静制动,是指在静中做好一切迎敌准备,以自己的安定、镇静来应付对手的浮躁不安,趁势借力,化引对方,待对方失去重心后以全力发之。
扩展资料
《鬼源谷子》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以黄老为主渗透出儒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家学说的思想内涵,集诸子百家学说之大成。对《鬼谷子》的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先秦时期的百家思想,从而对各家学派能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清晰地了解春秋战国文化史。
《鬼谷子》是研究先zhidao秦诸子文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篇行文风格简要精炼,讲究论说技巧,观点鲜明,讲理步步递进,让人由简入繁,体味到书中的哲理精华;条条分明,清晰了然,使人能多角度去直观地理解书中所蕴含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