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餐风饮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zd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专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属、艰苦的斗争。
【担簦蹑屩】:担簦:背着伞;屩:草鞋。背着伞,穿着草鞋。形容艰苦地长途跋涉。
入乡随俗、顺时随俗、随乡入乡、因地制宜、移风易俗
一、入乡随俗 [ rù xiāng suí sú ]
【解释】: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译文】:进入他们的习俗,从他的命令。
二、顺时随俗 [ shùn shí suí sú ]
【解释】: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译文】:进入他们的习俗,从他的命令。
三、随乡入乡 [ suí xiāng rù xiāng ]
【解释】: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出自】:宋·范成大《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诗:“天涯节物遮愁眼,旦复随乡便入乡。”
【译文】:这个世界上的节日与相关的注意事项太多了,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
四、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译文】:夫修筑城墙,建立仓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难道有天气的变化来威慑邻国的吗?
五、移风易俗 [ yí fēng yì sú ]
【解释】: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6民和睦。”
【译文】:快乐的人,圣人所喜欢的,而可以善民心,他深深地感动人,他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教导他们,百姓和睦
去如黄鹤、鱼沉雁杳、石沉大海、无影无踪、销声匿迹。
一、去如黄鹤
白话释义:如同仙人骑着黄鹤一般,飞走之后再没回来。比喻走得无影无踪。
朝代:唐
作者:崔灏
出处:·《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翻译:黄鹤飞去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千百年来,只有白云独自飘来飘去。登上黄鹤楼远眺
二、鱼沉雁杳
白话释义: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朝代:唐
作者:戴叔伦
出处:·《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35始信人间别离苦。”
翻译:鱼沉雁在天涯路,相信人间离别苦
三、石沉大海
白话释义: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
朝代:元
作者:张国宝
出处:·《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出门去没一个人知道;恰便似石沉大海;铁坠江涛;无根蓬草;断线风筝。”
翻译:走出门去没一个人知道道;恰好就好像石头沉入大海;铁坠江汹涌;无根蓬草;断线风筝。
四、无影无踪
白话释义: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朝代:元
作者:吴昌龄
出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翻译:你那里挨挨摺摺;闪闪藏隐藏;无影无踪
五、销声匿迹
白话释义: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朝代:宋
作者:·孙光宪
出处:《北梦琐言》:“宗生避地;……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唯恐人知。”
翻译:宗生避地;……但害怕颖川知道的;于是旅游资中郡;销声收敛;只恐人知
不便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不习地土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南史·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不习水土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不习水土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出处:《通俗编·地理引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习水土。”
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出处:清·梅曾亮《答朱丹木书》:“阁下前任剧邑,治悍民,不尚黄老;今官督粮道,乃尚黄老,此持权合变才也。”
达权通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泛应曲当 指广泛适应,无不恰当。
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
缓不济急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京一万银子。”
截趾适履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4原则的迁就。
出处: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能伸能屈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出处:《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水土不服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