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王阳明创立了影响明朝的心学,这是立言;广收弟子,四处讲王学,立志做圣人,这是立德;只身平定了宁王朱辰濠的叛变,并且平定了广西的内乱,平定了江南湖南广东交界的匪乱,这是立功。
王守仁(1472年zhidao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回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答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好问题!
作为阳明心学的信徒之一,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狗顺儿"的回答很赞了,续貂一下:
1)日本和香港的确很推崇阳明,有例为证,余姚阳明故居前的阳明像为香港捐赠,绍兴阳明墓为日本人所修建(虽然当初也是抗战时为日本人不小心炸毁)。
2)阳明心学与欧美启蒙哲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均是推崇人性第一,是历史潮流,不是什么力量能够压制的,请放心。
3)我猜楼主想必是近日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或者余秋雨《乡关何处》里看到的阳明其人其书,的确,出于意识形态等原因,阳明心学一直被小部分人压制,但你如果仔细研读中国伟人们的传记或者是细心分析中国百姓的”信仰“,会发现,他们表面上信马列或者无信仰,实际上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1都是心学信徒。既如此,未必一定要喊出来是阳明信徒呢。老子有云,”太上不知有之“,正是说的阳明么。
4)最主要的原因,我猜,是在目前的国情下,温饱之后,小康之前,大多数人是没时间没心情没动力,解决精神文明问题的矛盾的,你去调查下身边人,一年看一本书以下的占80%很正常,不要强求。
5)你可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见对阳明的各种各样的否定了,比如政治书里“花非花”的段子,这不是现代才有的,阳明在世时就有弟子为他鸣不平,他淡淡地说“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文人相轻,百家争鸣,正常的;有人出于利益需要,说一套想一套也正常的。
6)我们学习阳明,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心安”,其次帮助周围人“心安”,再次“致富治国平天下”,最后“好为人师推广心学”;一步步来,不急啊。
7)写过一篇小感悟“一生俯首拜阳明,此心安处是吾乡”,不揣冒昧,楼主如要,给我发邮件:。
8)相信我,信阳明者众,但出于安全需要,不能暴露出来,不能组织起来,只能仰望同一颗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心有灵犀,心知肚明,这就够了,不是吗?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4,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历史老师讲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曾国藩算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