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不知所措、不知所云、不出所料、不知所终、不明所以、不知所从、不知所为
一、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所以人民没有心神慌乱
二、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译文】:临上哭泣,不知道怎么说。
三、不出所料 [ bù chū suǒ liào ]
【解释】: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出自】:清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5·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四、不知所终 [ bù zhī suǒ zhōng ]
【解释】: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田子方》:“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译文】:一天晚上没有矛盾,而不知道他的下落
五、不知所为 [ bù zhī suǒ wéi ]
【解释】:不知道该怎么办,犹言无计可施。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桓子不知所为。”
【译文】:但你不知道做什么
【不进则退】不前进就要后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合则留,不合则去】指脾气相投或意见一致,就在一起共事,反之则离开。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名分;顺:合理。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5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时运则存,不用则亡】时:经常。原指铁针要经常使用,不用就要生锈,成为没用的东西。后指技术、知识越用越熟练、丰富,不使用就要生疏、遗忘。
【物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情不自禁、 长生不死、 滔滔不绝、 势不两立、 忍俊不禁、 身不由己、 不进则退、 一丝不挂、 势不可挡、 来历不明、 文不加点、 不求甚解、 不置可否 不鸣则已 不进则退
【不进则退】不前进就要后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通“预”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4,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合则留,不合则去】指脾气相投或意见一致,就在一起共事,反之则离开。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名分;顺:合理。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时运则存,不用则亡】时:经常。原指铁针要经常使用,不用就要生锈,成为没用的东西。后指技术、知识越用越熟练、丰富,不使用就要生疏、遗忘。
【物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