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上便宜事 便宜:方便办的
B.法令多所更定
更定:更改订正
C.收其枝郡 枝郡:从属的郡城
D.公为政用事
用事:执掌政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还,
因上便宜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 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7a64e59b9ee7ad94335深”的一组是
①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②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③宠幸倾九卿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为人严峻强硬,不近人情;但他人品出众,足智多学,能言善辩,深得文帝太子及景帝的宠幸和重用。
B.文帝时,晁错任太子家令,虽多次上书进言而未被采纳,但展示了他的才学,获得升迁,为后来景帝继位重用晁错铺垫了基础。
C.晁错不顾反对意见推行改革,极力主张削减诸侯封地,结果导致他的父亲服毒自尽,自己也被赐“衣朝衣”问斩东市。
D.晁错死后,景帝问及平叛归来的将军邓公对诛杀晁错的看法。邓公认为晁错行事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杀晁错是错误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孝文不听,然奇其材
译文:
⑵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译文:
⑶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译文:
【答案】1.A 2.C 3.D 4.A 5.译句:⑴汉文帝没有采纳,但认为他的才能特异。⑵晁错多次请求皇帝闲时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采纳。⑶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独揽大权,有不少变革的法令。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2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的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对晁错的评价:
●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
错为人峭直刻深。
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着于篇。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入粟而拜爵免罪,晁错之计,亦未失也。其未为失计者,非谓爵可轻而罪得以赀免也,谓其可以夺金钱之贵而授之粟也。轻意折色,有三易焉:官易收,吏易守,民易输。三易以趋苟简之利便,而金夺其粟之贵,则宁使民劳于输,官劳于收,吏劳于守,而勿询其便。此参数十世而能纯成其利,非俗吏之所知也。
●李贽《藏书·晁错》
错但可谓之不善谋身,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鼂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苏轼《晁错论》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清·梅曾亮《晁错论》
晁错以术数授景帝,景帝悦之,用其计削七国。七国反,景帝乃诛错。君子日:术不可不慎哉。以盗之术授人而保其不我盗,且曰是必不疑我为盗,虽至愚者不出此。错之智曾是不愚人若也,哀哉!
(原文百)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参考译文)俗话度说“变古作乱,不死就灭亡”,难道还要等待晁错告诉你吗!
变更问传统,搅乱常规的人,必然灭亡。
《史记·晁错列传》:“晁错为家令答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版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