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bò
〔黄~〕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读作百:bò,同音字有:簸、擘、孹、擗、檘
檗注音:ㄅㄛˋ,部首:木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7画,五笔:NKUS,仓颉:SJD
郑码:XMSF,四角:70904,结构:上下,区位:7362,统一码:6A97
笔顺: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丨ノ丶
释义:〔黄檗〕落叶乔木,度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同音字:簸、擘、孹
一、簸拼音:bò
释义:〔簸箕〕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回,一面敞口;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二、擘拼音:bò
释义:大拇指:擘画(计划,布置。亦作“擘划”)。擘窠(指在印章或石碑上用直线答划出来的方格子,以使刻写的字整齐)。巨擘(喻杰出的人物)。擘肌分理(喻分析事理很缜密)。
三、孹拼音:bò
释义:古同“擘”。
檗读作:bòzd
檗部首:木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7画
五笔:NKUS,仓颉:SJD,郑码:XMSF
四角:70904,结构:上下
释义:〔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四个
1、黄檗[huáng bò]
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回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小,黄绿色,果实黑色。
2、食檗[shí答 bò]
亦作“食蘗”。亦作“食櫱”。
3、冰檗[bīng bò]
喻指处境寒苦艰辛。
4、发檗[fā bò]
阐发剖析。
“檗”读作:bò,与“簸 ”同音。
檗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bò,形声字,木为形,辟(bì)为声,檗指黄檗,是一种落叶乔木。
簸bò
〔簸bò箕〕的含义:
a.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
b.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扩展资料:
檗组词示例如下:
1、发檗[ fā bò ]
含义:阐发剖析。
2、食檗[ shí bò ]
含义:亦作“食蘗”。亦作“食櫱”。服食味苦的黄檗。
3、黄檗[ huáng bò ]
含义: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小,黄绿色,果实黑色。木材坚硬,木纹美观,用来做家具等,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和果实可入药。也作黄柏,也叫黄波椤。
4、冰檗[ bīng bò ]
含义:喻指处境寒苦艰辛。檗,即黄檗、黄柏,性寒味苦。
5、啮檗吞针[ niè bò tūn zhēn ]
含义: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出处: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译文:到了吃饭的时候,都拿勺子挖一匙放在口中,都各自看了很久,咸的像黄7a64e59b9ee7ad94366檗的苦味,无法下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