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金门喝上大陆水,台当局却阻挠通水典礼。
东亚青运主办权黄了,台当局恼羞成怒,陆委会竟以“时机不宜”为由,建议金门暂缓举办8月5日举行的金厦通水典礼。
不过,陆委会也表示,“支持水照通,仅期盼典礼暂延后。”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金门自大陆引水的工程已完成,也正持续测试(试通水)中,基本上运作良好,已完成购水和供水的条件。
随后,他话锋一转,称两岸合作解决金门用水问题,原本是美事一桩,但近期大陆在国际上对台湾“打压日增”,特别是施压停办台中东亚青运一事,引发台湾民众“普遍愤慨,对两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他声称“绝不接受”大陆对一方面对台湾“打压”,一方面又对台湾民众“示好”,企图掩盖“损害台湾尊严与利益的事实”。
邱垂正表示,相关部门衡量两岸关系的整体形势及社会观感,考量“没有典礼,水仍然可通”,希望金门县政府体谅政府的立场,此时办理引水典礼的“时机不宜”,希望金门以大局为重,“推迟办理引水典礼,另择适当时机再办。”
“水问题不解决,金门发展是空谈”
据《联合报》介绍,金门缺水问题由来已久,尤其这几年气候异常,2017年还以649毫米的年降水量创下金门雨量观测站设站56年来最低记录。
大环境不利,再加上金门近年来快速发展,使得用水需求更加迫切,为解缓旱季水荒,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每天超抽至少八千吨。据金门县政府地下水位监测结果,近两年金门西部半岛地下水位较2006年下降2.17米。
《旺报》则引述金门自来水厂的数据,称目前全岛湖库可用水量仅剩277万吨,若全数以地面湖库水支应,仅能供应118天,水情十分严峻。
金门县长陈福海强调:“没有水,金门的政策和基础建设都会被卡住;水问题不解决,金门什么发展都是空谈。”
金门已用上大陆水
为解决金门缺水问题,大陆早在90年代就提议自福建省引水至金门,但当年大环境并不合适;“小三通”后,金门县政府也曾向台当局提议从大陆引水,但适逢陈水扁执政,两岸关系紧张,甚至有反对者声称“引水遭下毒”,最后也不了了之。
直到2013年6月,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才达成积极推动金门自大陆引水共识。
《联合报》称,金门每天用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9水约需五万吨,目前(测试)每天自大陆引进原水1.5万吨,每度(立方米)费用为人民币2元。在金门净化过滤为成水后,每度约新台币10.2元(约合人民币2.3元),接近台湾的水费。
除了尚未付费之外,大陆实际上已经在向金门供水了。
金门政府:不应政治化
金门县副县长吴成典说,通水典礼原预计在6月11日举行,因陆委会认为与海峡论坛时间接近,恐有被矮化之嫌延期。此次又再掀波澜。
他表示,其实县长日前才跟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见面,县政府也搞不懂为何陆委会要开记者会,把此事浮上台面,反而变复杂了。
吴成典强调,“金厦通水”是金门人的民生议题,不应该把通水泛政治化,将与县长讨论如何因应。
金门县政府27日晚间也发布新闻稿表示,自大陆引水是民生考虑,纯粹的商业行为。金门水情严峻,自大陆引水有急迫性,呼吁台当局体察民情,重新考虑。
据了解,金门县府原规划两岸将同时举行“通水”典礼,吴成典赴陆参加大陆的通水典礼,大陆也派福建省水利厅副厅长来参加金门的典礼,两岸用视频通话启动按钮,引水端送水、接水端出水的形式呈现。金门端通水典礼在田埔水库受水池举行。
一直以来,大陆都在积极推动向金门供水,2015年2月11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指出,大陆非常关心金门缺水问题,一直在积极推动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
2017年12月27日的国台办发布会上,发言人安峰山也表示,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合同自2015年7月20日正式签署以来,大陆方面一直是按照“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态度和诚意推动工程建设,希望惠及金门的广大民众。
来源:凤凰网资讯
8月5日,一渠清甜闽水将源源不断地穿越16公里的海底管道,流向金门。上午,两岸将同时在晋江和金门举行通水仪式,随后正式通水。最近几天,两岸相关人士都在为供水工程进行最后的测试。
金门县长陈福海连续多天带着县府主管前往田埔水库视察,他不断对媒体强调,金门引陆水是金门人的大事,两岸通水更是积累20多年来所有人努力的成果,一定要让金门乡亲喝到好水、用上好水。
金门缺水问题由来已久。金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2017年还以649毫米的年降水量创下金门雨量观测站设站56年来最低纪录。为解缓旱季水荒,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近两年金门西部半岛地下水位较2006年下降2.17米,部分深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5水井出现海水入侵、盐化现象。
一直以来,大陆都在积极推动向金门供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议自福建省引水至金门。在随后的20年间,大陆和金门方面一次次商谈,努力推动,终于在2015年7月20日签署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合同,供水工程的建设序幕随后紧锣密鼓地拉开,同年10月,大陆段率先开工。
供水工程从晋江龙湖泵站引出,经丙洲村附近入海,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金门田埔水库,包括11.68公里的陆地输水管道、16公里的海底管道。今年5月,金门与大陆双方共同进行了联合测试,最大日供水量约为4万立方米,标志着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全线贯通。
8月5日大陆通水金门,金门县府举办盛大的引水仪式,在2000多位金门民众的热情见证下,写下“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历史新页。有台媒指出,此工程经历23年酝酿推进,终于完工,非常不容易,由此可见两岸关系“合”的不可分割性。
“希望工程”历经23年完工 民众受鼓舞
台湾媒体报道称,大陆通水金门,被金门县府定位为“希望工程”。自大陆晋江入海,经由16公里长的海底管线至金门田埔上岸,双方供水契约30年,供水系统设计规模为每日3.4万吨,未来可扩充到每日5.5万吨。
通水仪式在5日上午9点多举行,金门县长陈福海难掩激动地表示:“真的很辛苦!23年来一起努力、奉献的人都很辛苦!”
陈福海强调,为了金门未来稳定发展及迈向金厦漳泉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进而成为两岸和平政策的先行示范区,“通水、通电、通桥”“新三通”将是先决条件之一。
金门“立委”杨镇浯提到,民生的保障应是最优先的事情,经历20多年的努力,大陆通水金门证明:只要是对的事,对民生有利、汇集全民共识的事,都会获得支持。
10时整,陈福海与大陆晋江方面同步启动通水按钮,主现场顿时涌现强劲水柱。
85岁金门老妇蔡敏治高兴地表示:“和平真好!”更有老人家哽咽地说:“等了20几年,总算等到这一天!”全家来金门玩的厦门游客蔡进一也表示:“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和平是水到渠成的事!”
金门通水来之不易 两岸之“合”不可分割
台湾媒体指出,从先天条件来说,金门离岛雨量偏少、兴建水库不易,而且水质较差,价格高昂,自大陆引水不仅水质较佳,成本更低,怎么看都是有利于金门人民,甚至有利于当地财政的措施。
早在1995年12月,在金门不远处的福建省大嶝、小嶝、角屿三岛的通水、通电工程全面竣工,留了两个口,准备有朝一日通到金门,大陆也表示愿供水金门。但之后两岸关系波折,通水之事进展不顺,直到2013年6月。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终于就大陆供水金门,达成共同意见。
随着两岸开放互通、通婚联谊等,金门缺水也历经了沟通交流、技术对接、谈判协商、工程动工等阶段,在23年后能完成两岸通水,何其不易。
香港媒体就此事发表评论称,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M、情之相融的历史和现实无法改变。同时,对大陆而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6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决心和政策不会改变,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既定方针更不会改变。
台湾学者张亚中认为,金门通水体现两岸关系“合”的不可分割性。两岸地缘所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任何政治力量无法切割的。“两岸一家亲”,是大陆愿意供水给金门的核心考虑。
从两岸通水一事可看出,民进党政府两年多来执行以“离、敌”为核心的两岸论述,是不可能走出去的,原因很简单,它违反了两岸地缘经济发展不可能分割的必然性,除了降低台湾竞争力、让人民不方便以外,看不出任何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