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你好
如履zhidao薄冰 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下
步履蹒跚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带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履霜坚冰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
卖履分香步履艰难、如履平地、削足适履、步履维艰、西装革履、如履薄冰、曝骨履肠、专戴玄履黄、跋履山川、屣履造门、履霜之戒、冠袍带履、剑履上殿、郑公听履、冠上履下、临深履薄、履舄交错、履盈蹈满、衣弊履穿、履穿踵决、不衫不履、黄冠草履、涉艰履危、轻裘属朱履、步履蹒跚、履险如夷、步履如飞、履机乘变、操履无玷、鸣玉曳履
-----------------------------------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满意请点击右上方【满意】按钮
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百修边幅的样子。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度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问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答
冠履倒易回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临深履薄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答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履机乘变 犹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之戒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知冰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履丝曳缟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舄交错 履舄:泛指鞋子。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履险蹈危 指经历危险。
履险如夷 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险若夷 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出处:《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 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处:《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孤履危行 指行为孤高独特。
出处: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卖履分香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纳履决踵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纳履踵决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e68a847a686964616f361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如履薄冰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 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席履丰厚 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同“席丰履厚”。
杖履相从 指追随左右。
出处: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履纵横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安常履顺 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出处:清·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出处: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出处: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戴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登锋履刃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贵冠履轻头足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监市履狶 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出处:《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剑及履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进退履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临深履薄 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曝骨履肠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席丰履厚 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那里还肯去打仗。”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
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黄冠草履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截趾适履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出处: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截趾适履 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
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削足适履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遗簪弊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遗簪堕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遗簪坠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刖趾适履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出处:《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整冠纳履 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出处: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正冠纳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