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这个不怕,多人举报才有问题
下面是南怀瑾先生的《禅海蠡测》说的,如果想看全文,可以查看这里:http:///nanshi/
凡诸哲学,皆以探讨宇宙万有之真理为极则。凡诸宗教,皆以可作生死依归相号召。综诸哲学与宗教之言死生者,约有三说:(一)谓死后即灭,与草木同腐,持唯物论者,大抵主此。此在佛法,目为断见。(二)谓死乃形器消灭,精神长存。此复有二说:一则精神长存,存而不论。二则精神随善恶等差别,或升天堂,或入地狱。前者为通常之见,后者为宗教之言,此在佛法,目为常见。(三)谓死后生前,渺不可知,但重现实人生,尽其人生本位之分,或主追求人世幸福,或主顺其自然,故庄子有目生死于一条之说。
独佛教于生死理趣,迥异如上诸说,佛言宇宙万有之本体为一元,以空为体(空非虚空之义),以一切用为用,以一切相为相,心物二者,为其二有之用。人有生命存在,乃本体之一环耳。故常以海水喻其体,以水泡喻生命之存在。生命有变迁,如轮之回转不停(简曰轮回),不见其端。而此轮转变易生命,此死彼生,大体分为六类(六道)。生死之间,归纳则曰三世。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之三时也。言时间则无始无终,言空间则无量无边。生死如轮之旋转于时空之间,生之与死,为生命之一变迁耳。言其整体,则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生命变迁,如波分水合。故称生死者,为分段e5a48de588b67a64330式之变迁也。然当此生命旋转不停于轮回之间,谁为之主宰欤?曰:无主宰,非自然,乃因缘之所生。因缘者,由各种条件与因,彼此如钩锁连环,相排相吸,而互发为矛盾之结合也。生命之存在,以自己心识为“亲因缘”(种子)。以依凭物质形器为“增上缘”(父精母血),聚合而成。以生命之有存在,而继续不断者为“所缘之缘”(所缘缘)。以生生不已为“等遍无间”之缘(等无间缘)。故非自然而有。未见天地间生物之无因而来者,因皆乃自有与依他共同存在,非另有不可知之神,或同人格之命运可自由制造者。若果如此,主宰者何以不能不借各种因素之结合,而独立创出另一生命之存在乎?故佛谓生命存在,为一种“力”之表现,此力者,由心识所成,名曰:“业力”。业者如作用运动之意。凡有作用运动,必起力之存在,其间力有强弱之不同,有时间久暂之区别,有相排(如离心力),有相吸(如向心力)之矛盾。而心理有善恶念力之不同,因此不同之力,发生同类易感之用。故有天堂地狱六道异生之分途。聚其因缘之总和,得其果报之应得。故忠臣孝子,义士仁人,宁舍非理性之生,而趋理性之死。使此另一存在之生命,迁住于胜善之理性境域,此一切圣贤立足之点也。佛法尚了生脱死者,使能外其形器,超脱分段生命之变迁,永返于寂然不动、常寂光明之本性,与本体合一,处于无为之域。如波返于水,力止不流。然此犹为小乘之造诣。大乘者,了知全波是水,全水是波。波水之成坏,虽曰借因缘之所生,而缘生终灭,灭返于空。故曰:既非因缘,又非自然。此乃法尔(天然)之运动。随此运动而轮转无穷者,即众庶之徇生趣也。止此运动之流,而归还寂然,空无一物一法之本体者,二乘之极果。而沉空住寂,非究竟也。何以非究竟?盖本体常有而常空,虽生而无生,有成者如水之波,乃一期之幻质,动态也。空之寂者,如还波之全水,静态也。动、静、空、有,皆为本体法尔天然之用相,如阴阳翕辟之交互往来。当其运动之时,静止之体已在动中,动极则终于静。当其静止之时,动向之用,已在静止之中,静极则必动。本体之于动静,均为体相之二用。
故大乘菩萨道中,旷观生死与涅盘,皆如梦幻之不可住,不可得,不可把握。唯众生痴迷,智慧暗钝,不能了知此理,不能证入此事,乃兴同体之悲、无缘之慈,往来于生死轮转之流,牺牲自我,救度群迷。虽曰住于有生,而实无生,虽曰入灭,而实无灭。故曰:涅盘与生死,如梦幻空花,两不可执,执则终为病态耳。知此病态,见及本体,证入不生不灭。往来自由,去住由我,则非唯理可了,须理事双致,此吾佛之教也。
这句都是凡人思想 就是修行无我 境界自然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