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感情朗读,背诵。
二、理解、赏析:
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 地点 望江楼 人物 闺中妇人 事件 盼望归人
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 4、分别的地方
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 6、肠断白苹洲
7、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武陵春/李清照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
2、同意: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动作“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内心无限的惆怅。
3、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
【知识迁移】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比较阅读】
(一)《望江南》和《武陵春》
1、《望江南》
时间:早晨到傍晚。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希望”——“失望”——“肠断”。
2、《武陵春》
时间:日晚。 事件:倦梳头。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人物情感:“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第二课时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
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4分)
⑴、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思乡爱国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4、渴望建功立业
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
(1)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蔼生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2)这里点明了边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二、理解赏析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2、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3、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C 2、C
4、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5、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第三课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二、理解赏析
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肃杀 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 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用 比喻 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 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统一国家,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军营 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在这五首词中, 和 也属于“壮词”。
【知识迁移】
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比较阅读】
(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1、词的惯例是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阕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塞下景色, 特点: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 特点: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特点:豪放、激烈,有英雄气概。
2、下阕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中考链接】
2、可怜 3、D
4、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1唐宋词 闺怨词 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2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所作 闺情闺怨词 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望江南有好多首的,你指哪首呢?
<武陵春>
时间: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事件:当年李清照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景物及人物情感: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2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主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