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林黛玉的最后一句话是“宝玉,宝玉,你好---”,潜台词就是“你好狠心,好无情”,这是怀着对宝玉的怨恨而亡的,是无情。
由有情到无情,续作者曲解了原作者的本意。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
八十回后,贾府发生重大变故,宝玉离家远走,淹留不归,很久音讯隔绝,吉凶未卜。黛玉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急痛忧忿,日夜悲啼,终于把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爱,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宝玉。那一年事变发生于秋天,次年春尽花落,黛玉就“泪尽夭亡”“证前缘”了,宝玉回来已是离家一年后的秋天。往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景色,已被“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惨相所代替;绛芸轩、潇湘馆也都已“蛛丝儿结满雕梁”。人去楼空,红颜已归黄土垄中;天边香丘,唯有冷月埋葬花魂。于是宝玉只有“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3景悼颦儿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有人说六岁、七岁,有人说九岁、十岁,甚至十一到十三岁都有人说。那么究竟应该是几岁呢?
且看书中第二回的交代,借雨村之口我们可以得知黛玉的年龄:“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随后便是:“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由此可知,黛玉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刚好六岁。黛玉从五岁起跟着雨村读书,到六岁时母亲去世刚好一年。再然后就是贾雨村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宝玉大黛玉一岁,此时刚好七岁。接下来便是张如圭报喜顺接第三回,雨村“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于是去“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好求得一个官位。次日,雨村便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书中第二回、第三回的描写,可谓一环扣一环,时间上接得很紧,并无任何跳跃省略之处。如海的话刚好说明了,贾母派人来接黛玉和黛玉之母去世是在同一年。那么,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时,黛玉六岁无疑。
很多人也都承认这一点,但却觉得黛玉进了贾府的时候,突然就变大了,甚至还有说黛玉在路上走了几年的,这决无可能,即使交通工具再不便利,也不过多走几个月而已。那么,黛玉进了贾府的时候究竟还是不是六岁呢?且看宝黛初见时的对话: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书中的第二回已经交代了,黛玉五岁起跟着雨村读书,读到六岁时恰好一年,然后便和雨村一道进了都中,这与黛玉自己跟宝玉说的“只上了一年学”刚好吻合,由此可见,黛玉到了贾府的时候,依然是六岁。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觉得黛玉进贾府时不应该是六岁,而应该是十几岁呢?我想这应该是一种错觉吧,我们可以从薛宝钗的年龄往回推,看书中第二十二回:“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这段话表明了此时的薛宝钗十五岁。再接着看:“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从这一段又可以看出薛宝钗十五岁的生日,是到了贾府以后过的第一个生日,由此可以推知,宝钗是十四岁进的贾府,宝钗进贾府是在书中第四回。又因为,宝钗大宝玉两岁,宝玉又大黛玉一岁,所以,此时的宝玉十二岁,黛玉十一岁。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何以在第三回时黛玉还是六岁,到了第四回时就变成了十一岁了,中间那五年哪里去了?很明显,中间那五年,被作者省略了,作者省略的正是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的童年,也就是第二十八回里宝玉对黛玉说的那些话:“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试想,如果黛玉是九岁以上进的贾府,那么宝玉就已经是十岁多了,他们俩还会“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吗?肯定不会,因为古人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了,岂有十多岁还睡在一起的道理,即使是“一个睡在碧纱橱内,一个睡在碧纱橱外面的大床上”。
经过以上分析,事情已很明显:黛玉初进贾府时是六岁,宝玉七岁。到了薛宝钗进贾府,故事真正展开的时候,黛玉十一岁,宝玉十二岁。
林黛玉的年龄还是个谜,至少在书中是无法推断准确年龄的。 《红楼梦》第一次出现林黛玉的名字是在第2回:“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这里叙述的是红楼7年的事情。 《红楼梦》本事记载了贾府由荣而衰的人事变迁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历程,前后总有20年左右的时间,为便于研究,我们将这20年左右的时间,编为红楼纪年。 黛玉之父林如海为了将女儿抚养成人,在朋友的推荐下,于红楼8年聘用了免官闲赋的贾雨村为家庭教师,也就是书中所称的“西席”,专门教训黛玉。书中接着写道:“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贾雨村在林家教了一年时间,用红楼纪年此时应为红楼9年,这时的黛玉应为6岁多。 黛玉外祖母即贾母,得知女儿去世,外孙女年幼,女婿任官,公务繁忙,难以照料孩子,谴人专程去接外孙女黛玉进京同住,以代养育。恰巧着时朝廷起复旧员,贾雨村跃跃欲试,准备进京谋职,向林如海告辞。于是林如海就托贾雨村顺便将林黛玉护送进京。 第3回,林妹妹刚进贾府,来到贾母跟前,祖孙相见。凤姐也过来看林妹妹,有一句经典的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有的版本作“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大家注意没有,凤姐说“这样标致的人儿(人物)”,绝不会是在形容一个6岁的女娃娃吧!可以称得上“标致人儿(人物)”的,起码应在12岁、13岁样子,至少应当发育前后或发育之中。当然,这是分析,不足为证。且再往下文看。凤姐接着“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在己卯本、梦稿本《红楼梦》中,黛玉是作了明确的回答的,“十三岁了。” 《红楼梦》的版本有钞本、程本、校本三大系统,钞本更为珍贵可靠,钞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扬本、蒙本、戚本、舒本、彼本、郑本、梦本等10个本子。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在钞本的己卯、梦稿两个本子上都清楚明白地写着黛玉答道:“十三岁了。”这应该是作者的手笔了。 从生活情理上说,黛玉刚进贾府,她与凤姐素味平生,从未见面,初次会面,面对凤姐的询问,应该有个回答,况且外祖母、舅母等一大堆人都在场,不回答别人关心的问话,不是显得很不礼貌吗?依黛玉的教养不会这样做,不会不作答的。另外,从文法逻辑上讲,作者设了一问,必然有一回答做对应,才合文法,否则,这个设问就没有意义。 当然,在肯定黛玉“十三岁了”的同时,有人会问:黛玉从扬州启程时不是6岁吗?怎么从扬州到京城进贾府,就一下子变成13岁了呢?!难道路上走了7年时间吗?显然是不可能走7年时间的,所以,钞本的其他本子和程本都把这个“十三岁了”给回避了,避而不答,这样就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争议。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好争议的,黛玉进贾府的年龄现在只有6岁和13岁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为准确呢?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只要认真看看原著就可以找到准确答案。 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当年稍晚些时,薛姨妈、薛蟠和薛宝钗也进京投奔贾府,蒙府本《红楼梦》第4回里叙述道:“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今年方一十七岁。”说薛姨妈“今年方五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这里得知宝钗比哥哥小两岁,应为15岁,黛玉是13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是14岁,宝钗又比宝玉大一岁,正好是15岁。 在第45回,宝钗与黛玉有一大段对话,黛玉对宝钗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的。”这里黛玉自己说自己的年龄是15岁!这是她进贾府的第3年即红楼12年或13年的事情。 在第49回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大观园姐妹年龄的叙述: “此时大观园中比先又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4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和宝玉:一共十三人。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凤姐次之,余者皆不过十五六七岁,大半同年异月,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并贾母王夫人及家中婆子丫头,也不能细细分清,不过是‘姐’‘妹’‘兄’‘弟’四个字随便乱叫。”正好是黛玉15岁,宝玉16岁,宝钗17岁,其他人的年龄也都在这个范围里不相上下。这是红楼12年或13年的事情。 林黛玉的死,是在第98回里的事情。按照最新的红楼纪年计算,黛玉此时应为19岁,那她在贾府只生活了7年时间!按照老的纪年计算,黛玉此时的年龄应为22岁到23岁。也就是红楼说,黛玉死时的红楼纪年,要么是16年,要么是19年!这三年的差距主要发生在第12回贾瑞死,第13回秦可卿死,第14回林如海死,第15回凤姐弄权铁槛寺,第16回贾元春升凤藻宫。这些事情实际是发生在三个年份里的事情,有的红学者为了将就人物年龄,把这些事情压缩到一年时间里,这显然是不合事理的!所以,我认为,黛玉死时应为红楼19年,是在黛玉22岁到23岁的时候! 这没有办法,是曹雪芹这样写书的。我们只能按照曹雪芹写书的时间顺序去计算人物的年龄,而不能自己凭感觉和常识去计算人物的年龄。否则,又回发生争议!在古代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孩子是不可能到22岁或23岁之后才谈婚论嫁的,何况宝玉、宝钗还比黛玉大一、二岁呢!那样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子女的婚姻虽然不同普通平民,但一般也不会迟到20多岁。 《红楼梦》不管是哪个版本,人物的年龄问题,一直是红学者头疼的问题,前后矛盾,相互不等,错综复杂,完全理清楚是不可能的事情。这说明《红楼梦》成书过程的复杂,我们不能苛求前人,有些问题只好存疑了! 摘自http://blog.sina.com.cn/u/4707d824010001eo 另可参考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164157.html 《林黛玉年龄之谜》
非常乐意回答你的问题,不过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我觉得林如海抄不来贾家原因有三:1他是官员,是不能随意走动的2他身体不好走不动了3在古时候男袭人是不能轻易去投靠亲戚的,这么会被认为没出息 林如海什么时候去世的:秦可卿病重的那个冬天 为什么林百如海不同林黛玉一起回来:同第一个问题,而且应该走不动了,古时候只有马车奔波很厉害的,很可能死在路上 贾敏是贾母唯一的女儿为什么不搬过去度和贾母一起住:在古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老婆肯定跟着夫君,不可能回娘家吧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3珍宝。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
黛玉进贾府时到底几岁?有六七岁和十三岁两种说法,但多数版本都没有直接写黛玉当时的年龄。第三回凤姐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一连串的问题,黛玉没有回答,似乎不合常理。根据第二回写宝玉“七八岁”,第二、三两回雨村的故事是连续的,而黛玉比宝玉小一岁,所以,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应是六七岁。少数版本写了黛玉对凤姐的回答,如己卯本、梦稿本在“妹妹几岁了”后边写,“黛玉答道:‘十三岁了。’”那么,刚进贾府的黛玉到底是幼女还是少女呢?程甲本曾写宝玉看到“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显然是已入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而不是十岁以下的儿童。唐代杜牧写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印证了袅袅婷婷的女儿应是十三岁左右的。其实不同版本出现的矛盾在黛玉成长过程中是可以统一的。在曹雪芹心目中的爱情理想,有三个重要因素:两小无猜、一见钟情、互为知己。作者写六七岁,是要强调两小无猜;写十三岁,是要强调一见钟情,甚至一见如故。两者都不愿意割舍,所以出现了不同阶段修改稿中的矛盾现象,由此可见作者构思宝黛爱情时的良苦用心。
所以,林如海是在黛玉十三岁的时候逝世的,黛玉无依无靠,才去了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