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 粽子飘香 、风雨端阳、人声鼎沸
1.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出自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译文: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2.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译文:我的文章应当有屈原、宋玉来作我的衙官,我的书法应当有王羲之来拜我为师。
3.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出自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译文: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扩展资料:
端午节别称:
1.天中节: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故名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1。
2.重午节: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3.龙舟节: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南方沿海一带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沿海一带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
4.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临了,这个端午又恰逢儿童节。当端午节遇到儿童节,就注定这个日子充满浓情与亲切。成语大全收录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成语,下面小编一一为大家介绍,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屈志从俗】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来习惯。
关于端午节的成语_端午节的成语
【食古不化】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源,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端午节流行的活动是划龙舟,一般我们会用到下面这些成语来形容龙舟比赛。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意思:坐一条船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也作“同舟而济”。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zhidao,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1》,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屈志从俗】: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金鼓齐鸣】:古时军队演习、作战时用以助军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鸣响。形容战斗激烈;士气高昂。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川流不息】: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1. 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2. 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人群熙攘】:同于“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意思:坐一条船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也作“同舟而济”。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