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百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度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回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答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咫尺天涯--------陆游与唐婉
在青苔和暖风的糅合下,古老的小城散发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温厚的香味,那座城叫绍兴。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渐行渐远,沈园就半映半掩在一片垂柳里。他随意慢步在这沈园之中,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那是一张多么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啊,熟悉得使他不禁呆呆的站在那里,陌生又使得他不得不回到记忆深处,去寻找那片似曾相识的伊甸园。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与母舅一家交往甚多。母舅有一女儿,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他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之后的事情就有些水到渠成了,他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她立誓沧海桑田。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手漫步芳草萋萋的绍兴城间,谈诗论赋,耳鬓厮磨,不知今夕是何夕。然而天意弄人,他母亲以数年未育+八字不合为由,逼他写下休书,另取她人。“速修一纸休书,将其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他是一个孝顺的人,再苦再痛,都承受了。于是曲终人散,各自寂寞,各自伤悲。他被迫娶妻王氏,她也被迫嫁给了赵士程(汗,宋版的《孔雀东南飞》 )
谁曾想分别八年,他和她竟在沈园重遇。虽然尘满面,鬓如霜,仍不减他当年的雄姿英发;洗去铅华,她仍保持着当年的清秀与端庄。他望着她,相顾无语,唯有泪千行;她看着他,梦魂消黯,执手相看泪眼。
他,在墙上题了一阙“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然后转身离开了。她将手放在墙上,顺着他的字,一笔一画的写,轻轻的,怕弄痛了, 这是她多么熟悉的字啊,多少个月夜里,轩敞下,他为她吟诗做赋,她为他红袖添香,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记忆,只能追忆了。生亦何苦,死亦何哀,斯是如此,情何以堪
于是,她在下面又合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他的名字叫陆游,她的名字叫唐婉。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唐婉则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之后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能在死后四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是一种幸福了。
破镜重圆-----------乐昌公主与徐德言
这是南北朝的故事。陈朝的皇帝陈叔宝,是个亡国败家的高手,他全心全意在为这件事情努力,连妹妹乐昌公主的婚事,他都交由妹妹自己去处理,将所有人选都送去给乐昌公主自己挑选。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好事,乐昌公主虽然窘得满脸通红,却是真正地挑选了一个如意的驸马:江南才子徐德言。风流才子徐德言一开始并不情愿当这个驸马。但是当他看见才貌双全的乐昌公主的时候,不禁心动神摇。这对小夫妻堪称神仙眷侣,他们在驸马府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不久,隋军攻入了建康城(南京)。国破家亡之际,面临生离死别的徐德言,拿起了妻子梳妆的铜镜,将它一摔两半,让妻子和自己各拿一半。他对乐昌公主说:“以你的才貌和身份,必不至于死,而是被送入权贵之家。到那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假如我侥幸得生,日后就去长安集市上卖残镜,以期相会的一天。”乐昌公主接过破镜,和心爱的丈夫抱头痛哭。
如徐德言所料想的,夫妻俩失散了。乐昌公主带着半面铜镜,被送进了权臣杨素的府邸,成了杨素的宠姬。多少次午夜梦回,乐昌公主都想以死了却痛苦的生活,但是想到还有和丈夫再见面的机会,她又苦苦地熬了下去。每年的正月十五,乐昌公主都派人去约定的集市卖镜。
到第三年,乐昌公主几乎已经绝望的时候,卖镜的仆人带回了一面完整的镜子!但是也带回了一首凄怆的情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桓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哭得几乎昏死过去。奴婢们连忙将这件事件禀报了杨素。当杨素从乐昌公主口里得知了一切的时候,忍不住满肚子冒酸水。但是他也清楚,徐德言在江南文人中的名声地位有多重要。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杨素邀来众多文人雅士,徐德言也在其中。酒过三巡,杨素突然让人把乐昌公主请了出来。徐德言和乐昌公主没有料到,久别重逢,居然会是在这样的场合里。尤其是乐昌公主,做为一个女人,这种境况更令她苦楚难堪。四目相对,无奈愁怅。杨素假做不知,让席上诸人赋诗助兴。乐昌公主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这首诗打动了席上所有的人,一时闹嚷的场面沉寂了。杨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也不想再等了,整个宴席间,别说乐昌公主和徐德言难堪伤感,杨素的这张鸡皮老脸,也早就笑酸了。他宣布,自己要成全这对恩爱情侣,放他们归老田园。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如在梦境,向杨素行礼作辞,离开了这座刻满哀伤耻辱的府邸。杨素这一举动,果然传为佳话。在史书上,也为他不高明的人生加了一笔亮色。
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回归江南,在民间过着恩爱平静的生活。唐贞观十年,他们夫妻俩在一年间双双谢世。与他们合葬在一起,就是那面重圆的铜镜。
生死与共---------董小宛和冒襄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董氏名与字均同于李白,是因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而起的。她与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八人,被时人誉为“金陵八绝”“秦淮八艳”。小宛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其母陈氏为南曲歌妓,其父董旻为门下清客。小宛自小聪颖,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习画、作戏、操琴,十三四岁的时候,琴样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15岁时做的《彩蝶图》,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小宛还自幼爱读屈原的《离骚》,杜少陵、李义山的诗以及花蕊夫人,王珪宫的词;并编有记载古代才女事迹的《奁艳》一书。小宛不但才思敏捷,通诗达词,精琴工画,擅长昆曲,而且善于食经茶道,传说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这个菜名虽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东坡肉”倒是相映成趣。
崇祯十二年,如皋才子冒襄(字辟疆)应试金陵,从吴梅村、侯方域等人口中得知秦淮佳丽首推小宛,遂产生仰慕之情,恰逢小宛在苏州半塘,冒专程前拜访,双方一见倾心。二人结识3年之后,由钱谦益赎其身,小宛才得以正式嫁给冒襄。清兵南下期间,冒氏举家南逃避难,曾“辗转深林僻路,茅屋渔艇,或一月徙,或一日徙,或一日数徙,饥寒风雨”,若不具述。小宛胆识智谋过人,逃难中常在前开路,或在后卫护,意在“宁使兵得我则释君”,可见其对冒襄的生死之爱。途中冒几度生重病,全赖小宛精心护理得生。小宛曾对病中的冒氏说:“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各功,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履所有,消遥物外,慎勿忘此际此语。”这一动中求静、静中求安和看破红尘的“无为”之语,对冒影响不小,也是冒未出仕清朝的一因素。 顺治七年正月初二,年仅27岁的董小宛因肺病复发不治而逝。冒辟疆为了追悼小宛,写下了记叙董小宛生平,可歌可泣可感可叹的《影梅庵忆语》一书。将董小宛挚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高尚的节操和非凡的才华,描绘得深切动人。
应该这么说,小宛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完美性格的化身。她温文贤惠、端庄懂礼,不显露、不乖张、不锋芒、不偏颇,且心胸广搏、才华横溢、口峰严谨、审时度势,集尽了天下女子之美德。这样的一个女子,任谁娶到家中都会如获至宝:感情上,古往今来说的出“宁使兵得我则释君”的女子又有几人?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工作中,难得的贤内助,说不定哪天也随意帮您涂个鸦就能送您平步上青云;外交中,自然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谁不艳羡您娇妻如是,幸福如斯,同时还不会亏待了自己的肚子;处理家事上,像这样难得的贤人,自然是上孝顺公婆让您不受夹板气:谁说婆媳难安,那是谣传;下教育幼子,都说孩子的智商来自于母亲,得其母真传,下一代不出状元,也该弄个榜眼探花什么的。可谓一妻在手,别无所求。
反观现在的MM,唉,古风已矣。现在的女生,活泼可爱有余,沉稳宁静不足。游戏人间者众,而真正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拨云见日,发出立杆见影的见解者罕矣。小家碧玉者众,而真正可以母仪天下者罕矣。动若脱兔者众,而静若处子者罕矣。举止轻浮者众,而虚怀若谷,心若止水者罕矣
霸王别姬-----项羽与虞姬
男人睡着了,刚毅的线条,黝黑的肤色,紧锁的眉头,那个男人便是我的大王。帐门外,将士们在忙碌。遥远处传来了悲凄的歌声,是在悲我吗?摸着他边上的剑,那把沾满鲜血的剑,我依稀可以想起那死在剑下的人的扭曲的脸。这把剑是男人所有的骄傲。悲哀的男人……
手里的蜡烛,滴滴流出泪来,落在桌案上,点点,点点。画出了多少红色的圆点,“画个圈圈,表相思”暗声说道,这样的经历在这样一个男人的身边,是怎么也不会有的。是的,他的骄傲便是我的,他的胜利便是我的。我的活仅是他辉煌生命的辉映。我又不禁伤心起来.....
男人醒了,眉头更是锁紧了.“虞姬,你听,你听,”他的手紧紧锁着我,手指因为激动而颤抖着。我可以感到他从未有过的恐慌“我们输了,终究是......”我呆呆地在那里,听到他和将领们在讨论着什么。我惊奇自己从未有过的镇定,这一天象是终于降临的节日。手摸到金丝软甲里的匕首,冰凉冰凉地,带着种跃跃的活力。将领们走了,现在,这个男人真正是绝望了的了。忽而很害怕看到这样的他,他的失败将会于十倍地于我,终究终究,他的全部是战争,而我的全部就是他。男人悲哀着看着我,“想办法安置你吧”“恩”“你不害怕?”“恩”,是的,我永远只会点头,接受他一切的安排,是吗?我质疑起自己,那么我的生命的结束也会屈从于他的旨意吗?怀里的匕首又隐隐不安分起来,象是提醒着我什么..
我在血色朦胧里看到男人惊恐的双眼,他扶住了我,锁我在怀里,他大声地叫唤着我的名字。匕首上溅满了血,男人的身上也沾上了血,那一大片象朵盛开的莲,我像是游离了,恍眼是过往。男人的声音愈来愈远,远到像是另一个世界传来的,我听到他的怒,他的哀....终于我摸到藏在心头的那种痛。
亥下,秋风烈烈,残阳似血。
我擦了擦因汗和血而模糊的眼睛,环顾四周,他们都是些一直随我出生入死的江东子弟,战矩鹿,攻彭城,他们一直紧紧的跟随着我,没有一丝的怀疑,然而,现在我却分明的感受到一种叫作绝望的东西。韩信是个好青年,在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点,那时虽然他极尽谦卑,但我还是在他眼中看到了智慧与野心。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如果有一天我会失败,也许,我就要败在他的手下,但没想到,这一天会如此静悄悄的到来。韩这家伙鬼的很,他知道我擅长正面决战,想当年我破釜沉舟,还不是把横扫六国不可一世的秦国掀了个底朝天。于是他就把我围在这亥下,一围就是一个月,意在使我不得战,不得出,士气消退,全军力疲,弹尽粮决。我现在就象是只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而支持我战斗至今的,与其说是问鼎中原的壮志豪情,倒不如说是一个男人最后的一点责任:为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而战斗…………
“力拔山河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现在多少有些后悔了,我是那么的爱她,那么希望与她朝朝暮暮,时刻不分离,而我又是那么的自私,让她一直陪着我出入这死生之地,风餐露宿,担惊受怕。自起兵以来,我早以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只有她了。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丝凉意滑过我的心头“姬儿!”我大叫一声,发疯似的冲向她的营帐。
她的身体在我手中渐渐变凉。一滴眼泪落到她冰冷的脸上,碎成一朵莲花。我已经很久没有过哭的感觉了,即使是叔叔项梁被杀的时候,我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这是为她流的泪,人们从前没有见过,以后也不会再有了。我望着这张熟悉的脸旁,心里默默念到:没有我,你在那边会不会寂寞呢,你只要稍微忍耐一下,我很快就会去找你的,因为我答应过你,每天晚上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总是你…………
我一把抓起她身旁的吴越薄钢锻剑,冲向了汉军的营地。
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诸葛亮与黄月英
裴之松注解《三国志·诸葛亮传》时,曾记载荆州地区的一句俚谚:“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这里的阿承,指的是荆州名士黄承彦,而阿承丑女自然是黄承彦的女儿,孔明的LP黄月英啦。这句话是在告诫周围年少英俊的儿郎们,娶媳妇万万不可像诸葛先生这样失败,名满天下却要天天面对黄脸婆一个。
想想这大约也真是当年隆中女生们的伤心事。小亮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十分英俊的——《姓源韵谱》《三国志》皆载孔明“身长八尺”,虽然不太明了古代的尺有多长,但中国自古有七尺男儿之称,这么说应该是比普通人高挑了;再者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曾言:“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看来他的不凡相貌已经到了让周围的人惊奇的地步。罗氏演义中说孔明“飘飘然有神仙之姿”,倒也不算完全空谈。
偏偏这样的英俊少年又极其风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中兴书目》曾载:“诸葛亮撰《琴经》一卷”。《历代名画记》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6有云:“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再加上多部史书明确指出:“亮好为梁父吟”。据考梁父吟是山东民歌(小亮是偶们的山东老乡呀 ),既然孔明好唱民歌已经远近闻名,想来一定有不错的嗓音。而且小亮也善于玩魏晋名士们吹口哨的绝活,《魏略》就说他“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陈寿进表中说:“权…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这样的雅士让开馆四处结纳名士的孙权都称奇不已,更何况襄阳城内隆中冈上闺中待字的姑娘们呢。不知道有多少荆襄名媛都在暗恋偶们家的小亮呢
可是就在众人翘首期盼之时,孔明的婚事居然以十分迅捷的速度完成了。《襄阳记》载沔阳名士黄承彦,跑来拜访诸葛孔明,言道:“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小亮许(如今女生多喜染发,看来孔明的眼光已经领先当时近2000年了),于是他就匆忙找了辆牛车把女儿拉来了。眼看着黄金夫婿成了远近闻名的丑女的枕边人,怎不令隆中广大女儿岳丈们在茶余饭后之时摇头称恨,一时纷纷“时人以为笑”,出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这样的谚语也不足为怪了。
至于阿丑黄月英到底是如何钓到偶们家小亮这样一个金龟婿的,历来众说纷纭,我倒是蛮欣赏成君忆关于“美女是烟,才女是酒,丑女是茶”的论断。的确,烟吸则伤肺,酒多饮伤身,而只有茶,在一丝苦涩中,散发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芳香。在茶的情操面前,无论是烟的醇香,还是酒的浓烈,都显得那么的恶俗。只可惜世间真正能品尝出茶的真味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品尝的出是一回事,愿不愿尝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小亮正是一位品茶者,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小亮与阿丑一生携手以对。
孔明自娶了黄氏之后,夫妻间相敬如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天妒伉俪,很长一段时间,黄氏都没有为孔明育子(好像是先有了女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遇到这种情况,男人休妻或者再娶都可以,但是孔明没有选择任何一个。他去信江东的哥哥诸葛谨,把他的儿子过继到自己膝下,夫妻间依旧恩爱如初。每当捧书读到此处,心中都有暖流涌过,感激世界上有这样的故事存在,使日渐荒凉的心不至于完全干涸。
再后来,小亮官拜汉相。但是他虽然累年受赐。拿的应该是蜀国最丰厚的薪水(累计受赐八十万斛)。但却大多赏给了别人。再加上孔明一身洁白两袖清风,竟至一度“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妾=妻)。阿丑始终自己养桑织布,自给自足,没有给小亮增加一点麻烦。在孔明46岁的时候,阿丑终于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孔明那时日日忙于北伐,没有时间享受天伦。黄氏独守成都,一人带大儿女,毫无怨言。
三国时有许多神仙美眷,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公瑾小乔不必说,曹植与甄宓自也有一番诗情画意,他们有如夜空中的美丽焰火,绮丽绚烂,让后人叹想不已(苏轼亦不能免 )。但是孔明夫妇,就像陌上青烟,林间流水,仿佛平淡,却温和自然。在这平平淡淡中,体味出生活的真谛。
话说是恒温征蜀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孔明时代的小吏,年已逾百。桓温问道:“诸葛丞相今与谁比?”小吏淡淡答道:“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孔明行事便是如此,不说惊天动地之言,不作离奇乖张之事,但却如同每天呼吸的空气,每天要喝的水源,平时感觉不到,只有离开了,才知道最好的只是事事合理。就像小亮和阿丑的婚姻,一生行云流水相濡以沫,如同吃饭喝水一般十分合理罢了。看似没有乱世离奇的色彩,而这才是真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