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植物分类的方法
在植物学的发展中,植物分类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的标准。如瑞典分类学家林奈(1707~1778),把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作为分类标准,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这是人为的分类方法。这样的分类系统,是人为分类系统。另一种是自然分类方法,是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判断亲疏的程度,是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是认为它们较亲近;小麦与甘薯、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所以它们较疏远。这样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这样的分类系统,是自然分类系统。
自从达尔文(Darwin,1809~1882)进化学说成立后,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这对植物分类有很大影响,自然系统的“自然”二字,就有了更确切的意义。从而得知复杂的植物种类,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能显示它们血统上的亲缘关系。例如,小麦与水稻之所以较亲近,是由于它们有一个较近代的共同祖先;而小麦与甘薯、大豆较疏远,是因为它们有一个较远代的共同祖先。
在进化论以前的形态学及解剖学方面的资料,和以后增加的地理部分的知识,是今天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细胞遗传学一物种生物学时期,更加认识到染色体资料、多倍化、杂交亲和性和繁育行为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分类学。解剖学、花粉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新资料,已被应用于种以上的分类。
最近10~25年是分类学的变革时期。有两个领域发展较快:一个是生物化学系统,另一个是统计分类学,或数量分类学。化学分类系统学为我们进行分类或订正以前的分类提供了资料,为评价某些类别的种系发生关系有了可靠的依据。生化方面的“大分子”水平的资料,有助于查明一些类群的起源。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花粉、果实、种子和叶表面的性状的认识,也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统计数量分类学企图用数量方法重建进化关系,并判断性状和器官的进化趋向。统计分类学仅在于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和比较各组资料以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
有了细胞学和化学的资料还应重视形态学和解剖学。因为新资料的出现,更证实了以前各类资料的意义。这样,我们既要考虑分类学最近的发展,也应考虑传统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按照植物类群的等级,各给予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现将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列表如下: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字。现以水稻为例,说明它在分类上所属的各级单位。
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 颖花亚纲(Glumiflorae)
目 禾本目(Graminales)
科 禾本科(Gramineae)
属 稻属(Oryza)
种 稻(Oryza sativa L.)
种是分类上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极近似的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有少数例外),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是在不断的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8发展演化。如果在种内的某些植物个体之间,又有显著的差异时,可视差异的大小,分为亚种、变种、变型等。其中变种是最常用的,如糯稻(Oryza sativa var.glutinosa Matsum.)就是一个变种。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说来多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如大小、色、香、味等,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叫近亲杂交。种间、属间或更高级的单位之间的杂交,叫远缘杂交。育种工作者,常常遵循近亲易于杂交的法则,培育出新的品种。
1、裸子植物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裸子植物多为乔木,少数为灌木或藤木,通常常绿,叶针形、线形、鳞形,极少为扁平的阔叶如竹柏。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如麻黄。
2、被子植物
植物分类大约1亿年前,裸子植物由盛而衰,被子植物得到发展,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有花植物,它们拥有真正的花,这些美丽的花是它们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
也是它们区别于裸子植物及其他植物的显著特征。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约30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可以说我们见到的很多花草都属于被子植物。
3、苔藓植物
植物分类苔藓植物门绿色无种子的绿色植物。至少18,000种,可分为3纲,苔纲、藓纲及角藓纲。大部分苔藓植物高2~5公分,少数种高达30公分。苔藓植物广布世界各地,从极地到热带均可见。
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为繁茂,但并没有海生者,对于长期干燥和冰冻的条件均极能耐受。它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用于农业、园艺业,也是能源。某些苔藓植物用作观赏植物,如在苔藓植物园内。
4、蕨类植物
植物分类蕨类是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4植物的总称。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许多的蕨类植物形姿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著名的观叶植物类。如铁线蕨、巢蕨属、鹿角蕨属、桫椤、荚果蕨、肾蕨等,尤其是波斯顿蕨。
5、藻类植物
植物分类藻类植物,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一般认为是简单的植物,并且一些藻类与比较高等的植物有关。虽然其它藻类看似从蓝绿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独立的分支。
扩展资料: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Genus),再把共同性较多的一些属归纳成科(Familia),如此类推而成目(order)、纲(C1assis)和门(Divisio)。
因此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从上到下的分类等级顺序为门、纲、目、科、属、种。在各分类等级之下根据需要建立亚级分类等级,如亚门(Subdivis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xder)、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Subgeus)。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则根据该类群与原种性状的差异程度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亚种比变种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一些,除了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外,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的区域性。
变种又比变型在形态上的差异要大一些。实际分类工作中要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标本的特征经过综合研究分析方能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分类学
现代的植物百分类法是采用自然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以植物的外部形态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判断亲疏的程度,是根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如小麦与水稻有许多相同点,于度是就认为它们比较接近,而小麦与甘薯知、大豆相同的地方较少,于是就认为它们比较疏远。这样的分类方法就叫做自然分类法。这样的分类系统,就是自道然分类系统。从进化学说得知,类型众多的植物种类,实际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亲缘回关系上的远近。例如,小麦与水稻之所以比较接近,是由于它们有一个年代较近的共同祖先,而小麦与甘薯、大豆比较疏远答,是由于它们有一个年代较远的共同祖先。
一、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1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二、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 1.陆生植物 生于陆地上的植物。 2.水生植物 指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沉于水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3.附生植物 植物体附生于它物上,但能自营生活,不需吸取支持者的养料为生的植物,如大部分热带兰。 4.寄生植物 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并以吸根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吸取养料为自己生活营养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植物,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5.腐生植物 生于腐有机质上,没有叶绿体的植物,如菌类植物、水晶兰等。 三、以植物的生活周期来分类 1.一年生植物 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由数星期至数月,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如白菜、豆角等。 2.二年生植物 植物于第一年种子萌发、生长,至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甜菜。 3.多年生植物 生活周期年复一年,多年生长,如常见的乔木、灌木都是多年生植物。另外还有些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生活多年,或地上部分在冬天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