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成语 怅然若失
故障
从一个贴吧看到的,摘自林争艳的中华语文网博客。
1. 天子太后生病用“不豫”
《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8。”
据汉 班固 《白虎通·杂录》:“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复豫政也。”也就是说,天子因为有病,不能参与政事了。“豫”有安适的意思,所以也有的时候用“违豫”来讳饰有病:“绍兴间医官王继先,以显仁太后初御慈宁宫,春秋高,每违豫,服其药随愈。赖是优游东朝,享康宁之福,几二十稔。”(《中国医籍考·卷十》)
2. 诸侯病则用“负子”
如《史记·鲁周公世家》“史策祝曰:‘唯尔元孙王发 ,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负子意为背弃子民,《白虎通·杂录》中说:“诸侯曰负子,诸侯子民也,言忧民不复子之也。”也有用“负兹”的,徐彦解释说:“诸侯称负兹,谓负事繁多,故致疾。”一说“兹”有蓐席之义,“负兹”即“负蓐”,有伏枕卧床之义,用以委婉表示患病。
3. 古代的士患病说法和天子诸侯是不同的。他们说“负薪之忧”“采薪之忧”“采薪之疾”等词语。例如:“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上》)也就是用自己不能砍柴等话语来讳言生病了。《孟子·公孙丑下》也说:“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4.不仅天子诸侯对说生病非常忌讳,普通人也是如此。儒家讲究“礼之用,和为贵”,因此“不和”就成了生病的代称了。
跟“不和”类似的还有“不安”“不适”“不快”“违忧”等词语。
如唐 韩愈 《鸣雁》诗:“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景云曰:“违忧怀息,即有病求息义。”
5.对于病得严重,古人有“不起”“大渐”“伯牛疾”“伯牛灾”等说法。但在程度上有不同。“不起”表示不能起床,用作讳饰患重病。“渐”有“加剧”的意思,“大渐”就表示病危了。而“伯牛疾”“伯牛灾”是说得了不治之症。它源于《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是孔子的弟子,姓冉名耕,因为身患不治的恶疾,孔子拉着他的手深感惋惜。
【关于病重,还有一个常见的简单词是“笃”,病笃,即病得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