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不仅如此,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扩展资料
南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思想感情: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4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出自《唐伯虎点秋香》
拓展资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zhidao,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内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容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
如果以此句为上联,可对下联:
风风雨雨恩恩怨怨聚聚散散离离
寻寻zd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年年岁岁朝朝暮暮,莺莺夜夜啼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徘徘徊徊孤孤寂寂,默默纷纷漠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朦朦胧胧缥缥渺渺,真真假假虚专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聚聚散散离离合合,暗暗淡淡黯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来去去纷纷扰扰,忧忧怨怨幽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漠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莺莺燕燕,语语嫣嫣,朝朝呖属呖圆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明明幽幽,心心念念,勤勤殷殷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