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是什么?-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

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是什么?-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一、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二、划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三、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最让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白蛇传》中许仙听信法海谗言,在端午节这天将雄黄掺入酒中给白娘子喝,使其变回原形。
四、挂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五、挂艾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首先,端午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1节的各种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二、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三、佩香囊(带荷包):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四、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五、手脚绑五色线:

用来装饰,也是甘肃这边对端午节的另一种寓意和和发展。

六、喝雄黄酒:

在端午节这天大人要喝雄黄酒,小孩子在这天也可以少少喝一点雄黄酒,意思是蛇虫从此避而远之,不敢近人。

其次,端午节的意义:

一、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这是端午节最原始的意义,也是端午节的开端和源头。

二、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e69da5e6ba907a64366,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

端午习俗非常多,根据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虽然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习俗有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习俗,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在读书的人吃那包裹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偕音,意味着早中状元,现在都喜欢粽子里包肉,蛋黄,绿豆等,随个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做好粽子在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7端午时食用的。

2、赛龙舟,端午节最主要的一个习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追赶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了。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上面用绳,珠子作佩带,下面结个流苏,作成各种不同的香囊,现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叶等放在衣柜里除湿,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来表达爱意。

4、挂艾叶草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扩展资料: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五月”与“午月”通。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端午习俗注入了夏季时令的驱邪、祛病防疫风尚以及赋予纪念历史人物内容。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端午这天必不可少的也有"祛病防疫"活动。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是阳中至阳的日子;阳气盛则阴邪衰,利于借助刚阳正气驱邪消晦,因此古认认为端午是刚阳正气汇集的吉祥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习俗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古文里的采薪是什么含义 热忱是什么意思 热忱,的意思是什么?该怎么用? 解签解运程: "劝君切莫向他求,似鹤飞来暗箭投;若去采薪蛇在... 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养精蓄锐是什么意思 说直接点 “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养精蓄锐的意思养精蓄锐意思是什么 悬崖峭壁类似成语 形容悬崖峭壁的成语 悬崖峭壁类似的词语 描写悬崖峭壁的词语 “桥”组词有哪些? 桥能组什么词 词语 什么的大桥 桥能组哪些词? 谢谢啊! 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及其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对端午节习俗的建议 今天我和喜欢的女孩聊着聊着,女生突然就说,我们的关系就到此为... 她说我们到此为止吧 我求她不要分开 没有回信息 女友说好吧,那我们到此为止吧!什么意思 他说我们到此为止吧 好好照顾自己 是不是结束了 科目三直线行驶我方向只会向右偏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科目三直线行驶是车子总是往右边偏 科目三车怎么总往右偏 为什么科目三直线行驶是车子总是往右边偏,但是方向盘没有动 带有“折”的成语有哪些? 反折的成语有哪些 折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什么折什么成语 形容友情深厚的成语 形容两地好朋友的成语 形容友谊深厚的成语 形容两人有深厚友谊的成语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 孜孜不倦的意思 电视剧《古剑奇谭》里欧阳少恭和紫胤真人哪个厉害?为什么? 电视剧古剑奇谭紫胤真人和欧阳少恭哪个厉害? 《古剑奇谭》里面最厉害的人是谁?是欧阳少恭,还是握有焚寂的百... 古剑奇谭电视剧中紫胤真人和百里屠苏为什么打架? 嫌组成语四字词语 续组成语四字词语 含“宗”,“泽”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共组成语四字词语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中“天子不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