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据《晋书》载:晋元帝在建康(现知在的南京)即位后,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掌握征讨之权,颇有功劳,声望很高。后来元帝有些猜忌他,想加以制约,他就从荆州起兵,以诛刘隗(Wei)为名,进攻建康(参见“城狐社鼠”)。王敦的军队一直打到石头(属现在的南京,在当时建康的西边)。元帝害怕起来,只得要求和解。王敦杀了一批和他对立的宦臣,仍回湖北。当时有个名叫周顗道(Yi),字伯仁(参见“唐突西施”)的人,王敦不了解他为人如何,曾问王导:“周顗是咱们的敌人还是朋友?”王导也不太了解,没有肯定答复。王敦就把他也杀了。事后王导才知道,周顗曾经救过他的命。因为王敦起兵进攻首都,在元帝看来,当然是叛变的行为,身为丞相的王导,既是王敦的堂兄,怎能不被怀疑。幸回亏周顗上书元帝,竭力替王导说话,才得不予追究。这件事王导当初并不知道,等他知道时,周顗已经被杀,因此他不禁大哭,十分悔恨地说道:“我虽不杀伯仁答,伯仁由我而死!”虽然没有直接杀人,但是对于被杀的人,应负一定责任,因而心中不安,就往往引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尤其是“伯仁由我而死”这一句便流传为成语,或简作“伯仁由我”。
出处: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释义:
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据记载是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有杀掉伯仁,但是伯仁却因为我而死掉了,我内心很是惭愧。
“我不杀伯仁,百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度思;但是因为我的问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答系。
中文名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出 处 《晋版书·列传三十九》 人 物周顗权 性 质 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