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词目】水送山迎
【读音百】shuǐ sòng shān yíng
【意思】指赏玩风光,寄情山水之中。也形容旅途漫长。
【出处】度唐·吴融《富春》诗:“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示例】元·知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词:“甚年来行役道,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内
【成语】餐风饮露容
【拼音】cān fēng yǐn lù
【解释】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明·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饥餐渴饮.成语解释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复需。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说得天花乱坠,争似饥餐渴饮。”
例句少不得~,夜住晓行,不在话下。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形容生活必需
词语解释
[food for hunger and water for thirsty] 饥则进食,渴则饮水。形容根据需要安排起居
例:四更以后制,各带着随身金银物件出门。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迤逦来到衢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引证解释
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古白话小说中常用以形容长途跋涉。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大队人马,各依队伍而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亦作“ 饥飡渴饮 ”。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且说 许宣 在路,饥飡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 镇江 。”
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古白话小说中常用来形容长途跋涉。饥,通“ 饥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把zhidao些饥餐渴饮之路不在心上,不则一日到了。”
长夜之饮 指通宵宴饮。
啜菽饮水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饥餐渴饮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鲸吸牛饮 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
开怀畅饮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渴者易饮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如饮醍醐 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茹毛饮血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射石饮羽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36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十日之饮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痛饮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
吸风饮露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偃鼠饮河 比喻所需极有限。
餐松饮涧、
餐霞饮液、
餐风饮露、
餐霞饮瀣、
餐霞饮景、
餐葩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