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请问你是问哪一首啊?
卢纶 【塞下曲】 -------------------------------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译文】
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注释】
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赏析】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汇评】
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寥寥二十字中,有军容荼火之观。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市)人。《旧唐书·卢简辞传》说卢简辞(卢纶之子)原籍范阳,后来徙家于蒲,未可信。赵遴《因话录》卷三记其侄赵橹著《乡籍》一书,大夸河中人物之盛,以赵家为最著,说卢纶为赵家的女婿,卢纶的妻子为赵橹的姑姑,谈到外家敬氏,说“先世亦出自河中”。据此可知,卢纶祖上也居河中,不会为范阳人。而很可能因为范阳卢家为名族,便妄指范阳为卢纶祖籍。 -------------------------------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5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野幕敞琼筵, 羌戎贺劳旋。
●●●○○,○○●⊙△ 。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 ,○●●○△。
【注释】:
1.雷鼓:旧时也以祀天神之八面鼓解。实即擂鼓。
【前言】: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我军胜利后庆祝时的场景。
【简析】:
翻译:
北风吹刮,令白草枯萎凋零,百胡马急驰,让边境不得度安宁。
夜深人静时,战卒只能眼望戍楼明月想心事、打发时光,每当秋天来临,身为将军的战卒就提高了警惕问备战之心。
身上披霜载露的铁答衣变得分外沉重,年深日久,朝夕相处的战回马也无可奈何地悄然变老。答
唉,自建塞初始,边境就一直不安宁,战争的烟尘一直飞扬至今。
大意:给骏马装配好鞍韂(结束的意思是给马配鞍韂),潇复洒地从军出征。凭借着天子的一怒之威,再依仗着领军将领的威武雄壮大军出发了。无数的催军鼓擂起的声音就像雷霆滚过大地,千万面军旗挥舞成像迅火燎原一样的疾制风。如霜的戟戈像要让太阳停住(化“挥戈停日”句),而月亮也像悬在百空中的巨大雕弓。青海的阵云密布,黑山的杀气冲天。战斗在激烈进行时启明星还高高滴挂在天上,等战斗结束时天上的星斗又落下了(太白指太白金星,即启明星;旄头指度昴星,二十八宿之一,代指星辰)。(那人)万里赴战不惧牺牲,终于等到了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他的图像被挂在麒麟阁上,他也入朝明光宫成为天子身边的大臣(汉宣帝绘霍光等十一人像悬于麒麟阁以示表彰,明光宫为汉宫问殿名)。他大笑着对着那些文人说,一本经书有什么值得仔细研究的(翻“儒有博学而不穷”句)答,以前的人就是昧于这种事情,却往往是皓首穷经,到老也一事无成。
【原文】
塞下曲——戎昱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
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
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释】
塞下曲:《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比较著名的有王昌龄、高适、李白、卢纶、李益、许浑等人的诗歌。
惨惨:忧闷;忧愁。例如,唐·戴叔伦《边城曲》:“胡笳听彻双泪流,羁魂惨惨生边愁。”2、昏暗貌。惨,通“ 黲 ”。例如,唐·司空图《河上》:“惨惨日将暮,驱羸独到庄。”3、引申为阴森萧瑟貌。例如,宋 范成大《白狗峡》诗:“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
寒日:寒冷的天气。例如,唐·陆龟蒙《书带草赋》:“几临寒日,幸到青春。”2、寒冬的太阳。例如,晋·陶潜《答庞参军》:“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嫖姚:1、劲疾貌。例如,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2、指霍去病。例如,唐·杜甫《后出塞》:“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乌鸢: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例如,明·谢榛《四溟诗话》:“汉将讨楼兰,旗荡朔云破。战鼓半天声,乌鸢已相贺。”
僵尸:僵硬的尸体,比喻腐朽的事物。
泱渀:同“泱漭”,亦作“泱莽”。1、广大貌。例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径乎桂林之中,过乎泱莽之野。”2、水势浩瀚貌。例如,唐·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溼。”3、指浩瀚的水面。例如,清·曹寅《观打鱼歌》:“白沙城南观打鱼,日长一舸临泱漭。”4、昏暗不明貌。5、弥漫貌。例如,唐·张说《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6、浓郁貌。例如,宋·欧阳修《出省有日书事》:“树色连云春泱漭,风光著草日晴明。”
西海:指西方日落处。例如,唐·李白《古风》:“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砂砾:全部或主要由直径由一厘米大些的无棱角碎石组成的松散材料。
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例如,唐·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阴气:寒气,肃杀之气。例如,唐·杜甫《雨》:“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也指所谓女人之气。
勃勃:充满精力、兴致等,而精神旺盛的。或是受欲望等驱使的。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例如,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休明:1、美好清明。例如, 唐·李白《豫章行》:“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2、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例如,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诗:“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
鼙鼓:小鼓和大鼓。古代军队所用;古代乐队也用。例如,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草:是一种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沿今平鲁境内长城一线盛长此草,今将军会、原武州故城亦称白草堡。边塞诗中常写到白草,例如,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马:1、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例如,明·李攀龙《古意》:“萧萧胡马鸣,翩翩下枯桑。”2、指胡人的军队。例如,唐·王昌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杜甫《建都十二韵》:“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明·李梦阳《胡马来再赠陈子》诗:“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骎骎:qīnqīn 1、马跑得很快。例如,《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或形容马快跑的样子。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例如,明·尹耕《紫荆关》:“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例如:《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护铁衣冷难看。
龙塞:即龙城。泛指边远地区。例如,唐·杜牧《贵游》:“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8西。” 清·董俞《落花篇》:“别有征夫泪沾臆,雁沙龙塞无消息。”确有卢龙塞,即喜峰口。例如,唐·高适《塞上》:“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译文】
冬天日短,昏淡的太阳很快就落下,北风卷着蓬草在荒原上滚动。
将军率领着一队疲惫不堪的士兵,(也许是打了败仗)退却着,踏入了古塞门。
回头向阴山了望,顺着手指的方向,那边有一股杀气凝成的黄云冲天而起。
登上高山,能望见胡人的队伍,胡兵骑着胡马奔驰的速度真快啊。
黄河又封冻了,胡人又有了南侵的意向。
戍边大将连夜出军,寒霜冷雪就像在剐割人肉。
塞北的冬季,草木枯竭,
乌鸢以僵尸为食,吃饱了就歇息在僵尸旁。
浩瀚的沙漠空空如也,终日不绝于耳的是朔风呼啸的声音。
身为战卒是多么辛苦,辛苦的没有四时之分。
晚上,太阳落山后,人们都可以休息,唯独战卒不能,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日夜戍边,一刻也不能松懈。
那些靠近岸边的地方有被河水多年淤积冲刷形成的砂砾堆,其中有将近一半掺和着殉难烈士的白骨。
单于至今还没有被消灭,阴谋入侵的邪念常会勃然而起。
戍城上画角哀鸣,听那声音,就像在传达战卒满腹的苦楚。
假如有人走近战卒左右向他询问,战卒会沉默无言、泪如雨下,
长年累月戍守边塞、事鼙鼓而进退,怎不期盼会出现明君盛世啊!
北风吹刮,令白草枯萎凋零,胡马急驰,让边境不得安宁。
夜深人静时,战卒只能眼望戍楼明月想心事、打发时光,每当秋天来临,身为将军的战卒就提高了警惕备战之心。
身上披霜载露的铁衣变得分外沉重,年深日久,朝夕相处的战马也无可奈何地悄然变老。
唉,自建塞初始,边境就一直不安宁,战争的烟尘一直飞扬至今。
【赏析】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苦。而此诗着重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仅对诗尾几段进行分析。
诗中“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象征国家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表达得形象生动,笔势何等凌健。对边将形象有烘衬和铺垫之功。平鲁境内多生白草,故城“武州”另有别名“白草坪”。
下面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开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
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露出来,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而读者却可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改为主谓结构,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这种句式上的变化,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这里泛指边塞。作者从月夜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这两句是作者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之后,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强大威力,“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深”字,更具有双重含义,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又含蓄。
【作者简介】
戎昱(744~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山大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年),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和桂州刺史当过幕僚,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友》较有名。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最著名。另一首《塞下曲》为:“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大意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平原秋草间,我方将领率三千人马,扫荡了敌军的营垒,高扬着军旗,直奔边关凯旋归来。场面十分壮阔,撼动人心。《移家别湖上亭》写诗人搬家与“湖上亭”道别,亭边的“柳条藤蔓”仿佛系着离情,那黄莺也象与久居此地的诗人认识似的,因为将要离别连连地叫了四五声(“频啼四五声”),写得很是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