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蕺”读音: [jí知] 意思: 多年生草本植物道,茎上有节,叶互生,结蒴果;茎和叶有腥味,全草入药;亦称“鱼腥草”。
组词
蕺草:[jí cǎo]
释义:鱼腥草味辛,微寒。入肺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排毒之功。
蕺菜内[ jí cà容i ]
释义:俗称鱼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Houttuynia cordata ),茎上有节,叶子互生,心脏形。茎和叶有鱼腥气。全草入中药
蕺蕺[ jí jí ]
释义:丛聚貌;簇聚貌。
蕺山[ jí shān ]
释义:山为绍兴古城内三座主要小山之一,也是绍兴的主要历史名山。
蕺山街道[ jí shān jiē dào ]
释义:越城区辖街道。位于区境东北部。面积8.76平方千米。辖13个社区。
蕺 jí
笔划: 15
部首: 艹 五笔输入法: akbt
仓颉:TRJI 笔顺编号:122251122111534
四角号码:4445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57A
释名: 菜、鱼腥草。
气味: (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 1、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2、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3、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8,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4、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5、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
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6、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康熙字典:【申集上】【艸字部】蕺 ·康熙笔画:19 ·部外笔画:13
【唐韵】阻立切,音戢。菜名。叶似荞麦,生湿地。【张衡·南都赋】若其园囿,则有蓼蕺蘘荷。 又山名。【会稽志】蕺山在府西六里,越王采蕺于此。
意思是:
温洗战苍淘财达,惜勤披汗其可惜。
鬓发披zhidao茅馁几渺,才献勤者里内转。
出自《射雕英雄专传》
醢 灋 蕺 匒 傠 才 蟽 囐 囃 躠 歙 凞 壒 僛属
hai fa ji da fu cai da yan za xie xi xi ai qi
鬕 发 躠 攨 魶 靸 韈 才 囐 囃 觰 灋 畿 軜
ma fa xie wa na sa wa cai yan za zha fa ji na
成语 苍髯如戟
发音 cāng rán rú jǐ
解释 苍:青色;髯:两颊上的胡须。又长又硬的青须好像长戟。形容相貌威猛。
出处 唐·李白《司马将军歌》:“紫髯如戟冠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