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来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源,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百秋教导两个人度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问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这个都是短句,断句应该是很明显的吧。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知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道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翻译如下: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内:“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容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与子琳书 原文:
告琳,顷来闻汝与诸友生讲肄《书传》,滋滋昼夜,衎衎不怠,善矣!人之讲道,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溜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注作“饬”。)百行也。侍中子国,明达渊博,雅学绝伦,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长操。故虽与群臣并参侍,见待崇礼不供亵事,独得掌御唾壶,朝廷之士,莫不荣之。此汝亲所见。《诗》不云乎“毋念尔祖,聿修厥德”?又曰:“操斧伐柯,其则不远。”远则尼父,近则子国,于以立身,其庶矣乎。(《孔丛子·连丛》上,又见《艺文类聚》五十五。)
2、译文:
告诉你,近来(我)听说你与几位朋友(一起)讲论研习经传,一天到晚孜孜不倦,乐无懈怠,(这确实)很好!一个人讲论学习经典,只看他的心志,收获一定来自循序渐进的积累,勤奋收获才会多。这就像山间的细流,是最柔软的,(但坚硬的)石头(却)被它穿透;再比如木中的蠹虫,是最弱小的,(可坚硬的)木头(却)被它咬坏。那山间的细流本不是凿石头的凿子,木中的蠹虫也不是钻木头的钻子。但是(它们都)能凭借微小脆弱的形体,攻陷坚硬的物体,(这)难道不是不断积累才逐渐形成的吗?古人说:“仅仅学而知之,还不值得赞赏,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才值得赞赏!”所以求学(做学问)是(人们)用来整饬各种品行的途径啊。侍中孔安国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62,(他)通达事理,学问精深广博,儒家经典之学无与伦比。他不贪利忘义,行为不欺世盗名,举止完全遵守礼法,自幼及长都能固守节操。所以他虽然与各位大臣一起侍奉皇帝,(但是他)做事待人(都)尊崇礼仪,做事从不轻慢,所以唯独他深得皇帝宠信,满朝文武,莫不引为荣耀。这是你亲眼所见。《诗经·大雅·文王》上不是说“不要只想着你祖辈的荣耀,要努力记述修治自己的德行”吗?《诗经·豳风·伐柯》上又说:“可以就近取法,那学习的榜样不远。”(在我们孔氏家族),远一点儿的榜样是孔子,近一点儿的榜样是孔安国,以他们为榜样来立身成人,这就差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