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刘邦与项羽的差别-刘邦与项羽交恶

刘邦与项羽的差别-刘邦与项羽交恶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为了争夺天下。

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e68a847a686964616f335力雄厚。

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所率义军亦转战于河南,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

项羽亦率诸侯军40余万直奔关中。项羽自认功高,自恃强大,遂自行分封天下,并拒绝把先入关的刘邦封为关中王,将其改封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王,王巴蜀、汉中三郡,引起刘邦不满。并任秦三降将分别为雍王、塞王和翟王,监察并围堵刘邦。

因为这些原因,最终爆发了楚汉之争。

扩展资料:

刘邦和项羽差不多同时在反秦大起义中聚众起兵,参加者五花八门,其中能打善战的多是流氓无产者,能否驾驭和改造他们就要看统帅的素养。

刘邦毕竟在基层担任过职务,还管过征兵征粮,起兵后有管理军队的办法,还注重后方建设。

项羽虽说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属于“将三代”,不过楚亡后从小藏匿民间只谙武艺兵法,并无基层管理的实践经验。他起兵后以勇武受义军尊崇,却未见有施政的善举,反而留下如坑秦降卒、烧毁秦国宫殿等残暴纪录。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楚军兵员素质不良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史书上曾称赞项羽赖以起家的“八千江东子弟”,据考证其多是流浪者、乞盗等江南游民,勇武好斗却破坏性极强。

古代自然不会有先进思想对他们进行改造,项羽又只求打仗立功而放纵下属胡为。楚军对将领也管理不严,不少人感到不如意就叛离,如刘邦后来倚重的韩信、英布等主将都是背楚投汉。

项羽不善理政治民,又导致缺少后方供应。他入咸阳大封十八个王,自己属地只有彭城(如今徐州)一小片地区,又仅仅短期去过一次,其军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这也恰恰是游民特色的反映。采取就地掠取或向周围封国强索的供应方式,自然搞得周围的诸侯心怀怨恨,纷纷投向汉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汉之争



提到项羽的作战才能,自不必说7a64e78988e69d83338,一生没打过一次败战。

  但是为什么项羽会输掉天下呢?历史上提出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1、项羽残暴,刘邦宽厚
  2、项羽拒谏,刘邦纳言
  3、项羽无谋,刘邦机智

  事实如何,以下分析一下:

  1、项羽残暴,刘邦宽厚

  关于项羽,韩信,陈平都有论述,韩信的汉中谓刘邦“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陈平亦言:“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刘邦定天下后,曾经探讨楚败汉兴的原因,高起、王陵言:“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项羽灭秦后分封天下,按功行赏,一口气封了十八个王以及两个侯。而对自己的部下英布亦是封为一方之王,如论封赏之大,楚汉期间无过其人。而史记有几个例子亦证明项羽求才若渴,据《史记&mi***t;项羽本纪》记载“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汉定天下后,封侯最高的户数刘泽亦不过万二千户,项羽对一个敌方御史则开出上将军,三万户无疑是高价了。
  关于有过必纠,学者王铭认为:“(项羽)缺乏容人之量,往往小过大罚……”并举了英布的例子。学者周骋亦认为项羽苛察:“殷王司马昂叛楚,项羽派陈平等击降之。不久,司马昂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英布的事情上面以论并不能作为项羽苛察的例子。陈平事例上面也分析过,不仅仅是单纯的未完成任务。从史记上看,项羽手下如龙且,周兰,项佗,司马欣,吕青等人或则亦有败绩,或则反对过项羽或则投降过敌方,也均未受追究。说项羽苛察,寻过亦证据不足。历史的记载倒是显得项羽也很宽厚,并不比刘邦差,只是项羽一向分明的性格导致其不容背叛者。至于坑杀敌军一事,应该说是当时的形式所逼,以少胜多,还要继续进攻,这种形式下,要管理比自己作战人员多的多的战俘是不可能的。

  2、项羽拒谏,刘邦纳言

  历代研究者大都举出项羽鸿门宴不听范增杀刘邦的建议,以致造成大错以及杀建言都关中的儒生的事例来证明。对于这些有商讨的地方,据史记记载范增给项羽出计有三次,项羽采用两次,惟独鸿门宴杀刘邦未采纳,而项羽对杀刘邦和范增存在极大的分歧,不采用也算不上刚愎自用,自恃拒谏。杀建言都关中的儒生亦非是因为进言,而是那位儒生在项羽不采用其进言后大肆污蔑楚人才被杀的。不都关中亦是项羽的战略考虑,不能当成 刚愎自用,自恃拒谏的事例。
  学者蔡伟在此也认为“项羽并不是冥顽不化不听劝告的人。其实,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哪怕是黄口小儿的话,项羽也肯听。例如,当项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外黄,大怒,欲活埋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这时候只有十三岁的外黄令的小儿子劝说项羽道:‘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羽听从了他的话,赦免了当坑者。结果‘东至睢阳,闻之皆下项王’。相比之下,沛公也并不比项羽更能听从谋臣之言,如他在攻入咸阳进入秦宫后,对宫室里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重宝妇女贪恋不已,想要住在里面,樊哙谏沛公出宫,沛公不听,若不是张良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说,沛公就会授项羽以口实,就不可能有鸿门宴的有惊无险的好运了。同时,刘邦也经常听信小人之言,除了鸿门宴中提到的‘鲰生说我曰:‘拒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外,在《留侯世家》中还提到他听信郦食其的馊主意,准备‘复六国后世’,只是在张良说出八不可的理由后,他才如梦方醒,‘啜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可是为什么没有论者批评刘邦不善纳谏呢?是不是刘邦是胜利者,就可一俊掩百丑了呢?”。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项羽听项伯之言不杀刘邦之父;刘邦白登之围前不听娄敬忠言以致吃大亏。比较而言,项羽刘邦在纳谏方面的态度是一致的,均是对自己有利的则虚心纳谏;不利的则不听。而知错就改方面两人亦在伯仲之间。历代研究者纠于胜者王,败者寇的观念,有意忽略项羽虚心纳谏和刘邦不听忠言的一面,以致得出片面的结论。

  3、项羽无谋,刘邦机智

  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论,仅用史实就可证明,项羽一生作战从未败过就是个证明。一般学者所说的“无谋”,多指其没有战略谋划,并非指战术策略,这一点倒是确实。若仅以战术来说,项羽作战的水平是当时任何其他军事指挥人员所不及的。当时的名将几乎都与项羽交过手,但都败在了他的手下。
  甚至于后来刘帮建国以后,各地出现叛乱时,只有平定英布叛乱时,刘邦亲自出马,此也不是偶然,史载英布作战酷似项羽,以快速凶猛著称,也正是这次平叛,导致刘邦中箭最后伤口恶化而死。从这一点来说,项羽的作战能力在其死后仍使刘邦心有余悸,不能不说是项羽军事才能体现的极至表现。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刘邦自导自演的一场表演。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是兄弟情深,是敌人啊!项羽在乌江自杀后,刘邦不仅在葬礼上出现,还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并在他的墓前哭泣。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他哭是真的有点假。对刘邦来说,项羽是他心中最大的敌人,他每天都在想这件事。现在项羽真的死了,难道不高兴吗,他怎么可能会这么悲痛呢?e68a84e79fa5e98193334

有人说,也许是因为刘邦觉得项羽的死是项羽他个人比较欣赏的英雄结局。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真的是出于这种复杂的感情,难道他不应该是偷偷哭泣吗?这作风一点都不像刘邦,居然哭的众所周知的。举个例子,你看看曹操,他对关羽的爱,就是忍几滴眼泪,根本就没有哭成刘邦这个样子嘛!

此外,刘邦的哭泣不得不让人们怀疑他这么做是在收买人心。当时,许多人不愿意相信项羽已经死了,也不愿意向刘邦投降。刘邦这么一哭,反而感觉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仁慈的人。这样一场有目的的演出怎么会有一丝的友谊在呢?如果他真的是出于对项羽的感情,刘邦为什么让项羽的后代却要改姓为刘呢。

即便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一对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但是有的亲兄弟在利益面前,还会打起来呢,那个时候什么情谊就都不管用了,更别说他们本来就不是亲兄弟。而且在事实上,项羽除了战场上的能力外,其他方面都弱于刘邦。所以后面刘邦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把项羽活活拖死。



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7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逼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逼,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镇压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逼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刘邦就有这种天才。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经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政治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屠杀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秦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时,汉军日益强大,项羽恐惧,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他说:“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破秦后,项王计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汉王举兵向东夺人之地,破三秦后率诸侯兵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不罢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汉王是不可靠的,他几次落到项王的手中,项王怜而活
之,但他一脱身便背约,复攻项王,其人不可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
王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要被他所擒。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项
王尚在,需要你为他打天下。当今二王相争,胜败定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
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明日必轮到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
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机,一定要为汉攻楚,难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吗!”尽管武涉分析形势,说明利害,韩信不为所动,婉言加
以拒绝。他说:“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策不用,
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大军,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地位。汉王如此亲信我,背之不祥,我虽死也
不易心。”韩信表明对汉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实是当时汉将心归汉王的反
映。
5.集众智以成大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胜败,项王要求与汉王独战以决雌雄。汉王笑说:“我

宁斗智,不能斗力。”以两人智比,项王智不逊于汉王,为何汉王“宁斗智”?
这是因为项王自负独断独行,不纳智者之策,而其个人智有限,故多失计;
汉王兼听纳谏,集众智成大智,故乡得计。项氏世世为楚将,代代有家传兵
法,项羽叔父项梁主曾以兵法传授项羽,项羽打起仗确有一套本领,在垓下
决战前,他亲身领导的战役几乎是战无不胜,也因此自负不凡,不仅对身边
的郎中韩信几次上策不屑一顾,连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献计也当耳边风,因
而屡失战机。使刘邦能屡败屡起,最后置他于死地。刘邦起事之前,是个酗
酒好色的无赖之徒,父亲是个农夫,当然无家传兵法,对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读书,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兴亡之理。但他有个显著的
长处,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故能集众智成大事。
刘邦在战争实践中,也懂得些行军打仗之事,但“运筹帷幄”非其所长,
往往作出错误的决策。由于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言听计从,故能及时纠正
错误,实行正确的决策。如刘邦率军西向攻秦,因秦将坚守宛城,攻不下,
刘邦率军越宛城西进。张良谏说:“沛公虽急欲入关,但秦兵尚多,拒险而
守,难于攻破。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军从后追击,前面秦兵拦击,
前后夹攻,将处于危机。”于是,刘邦于夜间率军从他道回来,更换旗帜,
天黎明时,包围宛城三周,守将要自刎,其舍人陈恢止之,便往见刘邦,说:
“宛城认为降必死,故皆坚守。汉军强攻,死伤更多。为足下计,最好的降,
封其守将官职,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进。其余城池知优待投降将士,必争
开门投降,汉军将通行无阻。”刘邦说:“好!”乃封宛城守将为殷侯,封
陈恢为千户。刘邦率军西进,无不下者。而汉军所过,军纪严明,不掳掠屠
杀。于是,先诸侯军进入关中(《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被项羽急围于荥阳,便与郦食其谋议削弱项羽权力。食其建议:“秦
灭六国,其后人无立锥之地。如汉能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汉而反楚。”刘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国后代。
食其还未启程,张良从外来到,项羽将食其主张分封事相告,张良说:“天
下游士离乡别井来投汉,拼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赐邑,今复立六国
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谁与您取天下。楚强,六国必从之,那会附属
于汉。用立六国之谋,汉大事完了!”这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话
气得吐出来,大骂道:“竖儒,几败乃公事!”立即叫人销毁印章(《史记·留
侯世家》)。
6.抓战机进行决战
在楚汉相争后期,楚汉两军在荥阳东北广武对峙。这时,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没袭楚后方,绝其粮道;韩信破齐后起兵击楚。项羽恐惧,乃与刘邦
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张良、陈平认为是消灭项羽良机,让其东归
是纵虎归山。刘邦便进兵追项羽,到阳夏南驻军,待韩店、彭越军到击楚军。
到固陵,仍未见韩信、彭越应约前来。楚击汉军,大破之。汉军复入壁,深
堑坚守。刘邦势孤,毫无办法。后用张良计: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
韩信,唯阳以北的土地纣给彭越,并调黥布率兵来会战。韩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听令会师于垓下,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开创西汉王朝,登上了皇帝宝
座。

相关阅读

  • 刘邦与项羽的差别-刘邦与项羽交恶

  • 成语大世界成语解释
  • 为了争夺天下。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e68a847a686964616f335力雄厚。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是什么意思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是什么意思?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什么含义? 草木一秋是什么意思? 草生一春 人为情生 草为春绿 勉为其难 同义词 勉为其难的同义词 勉为其难的近义词 勉为其难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是什么?学神们快出来 睦的组词有什么 睦怎么组词 睦子有什么组词?是二字的! 含敬的四字词语 表示尊敬的四字词语 绝什么什么敬什么四字词语 敬酒四字成语大全 刘邦与项羽的差别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详细一点,除鸿门宴) 求简要的项羽与刘邦之间前前后后的恩怨 刘邦为什么会和项羽打起来? 中国生活水平排在世界第几位? 中国整体生活水平在世界排第几?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几? 中国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几? 三年自然灾害具体是什么自然灾害?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时间和原因 三年自然灾害是哪三年? 三年自然灾害还是三年人造灾害? 历史如何评价乐毅? 乐毅伐齐的介绍 能介绍一下战国时期的乐毅和汉朝时期的霍去病的军事作战经历包... “管仲” “乐毅”的简介?? 小康生活水平是人均什么标准 小康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没有关系的话,怎么去国外留学? 我是初中生,想出国一个人打工过假期,听说可以寄住在当地家庭里... 明年要去美国留学,住的是寄宿家庭,想问下生活习惯上有什么需要... 去美国加州理工留学,学校宿舍比较好还寄宿家庭比较好?平时外出... 拳皇97十强排名里面为什么草薙京只有排第10? 拳皇97草薙京已经死了为什么他还是97的拳皇? 为什么大口被拳皇玩家称为世界第一草薙看完这些就懂了 拳皇97玩家为什么不玩02 13 14 后面的系列 形容“考试成功”的词语有哪些? 比喻考试时考的不好 应用词语什么表示 形容考试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考试的词语 点形容青梅竹马的成语比如两小无猜 找一点形容青梅竹马的成语比如两小无猜 之类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