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酒令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商朝纣王因兴造酒池肉林,通宵达旦的纵饮荒宴,使得一庞大帝国被酒色所毁。周王朝引以为戒,制定了一系列限制饮酒的“礼”,这是酒令的萌芽。
到了西周末年,那些炙手可热的贵族们不再被“礼”约束,频频于宴席中丑态百出,于是诞生了酒监,即后来所称的令官。在用“礼”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再设酒监,采用强制的酒律作辅,此是酒令发展过程中一大飞跃;
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学术与文化百家齐放,在这万物生长的时代中,觞政应运而生,酒令初具规模;历经汉代呆板沉闷的儒教化酒令后,魏晋六朝的酒令开始挣脱了礼教的束缚,衍生了骰盘令、长行、骨牌、曲水流觞等酒令,光怪陆离而富有人情味;
唐朝时期,民富国强,无论王公贵胄抑或平民百姓,都饮宴成风,酒令开始盛行,继而在民间涌现出凭借酒令技艺谋生的勾栏女。韩愈的诗中就有“新翻酒令著词章”之句便见酒令之盛;
宋朝,文人的地位有所增强,故这个时代的酒令的趣味性很大程度被文人所左右,它比隋唐时期的酒令更要通俗,譬如欧阳修就首创了“九射格”,此酒令更在其名篇《醉翁亭记》有表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经宋、元、明三代的不断丰富,酒令到清代达到极盛。不仅文人雅士、富贵豪绅行酒令,而且青楼歌妓、庶民百姓也行酒令,《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就说道:“庄稼人闲了,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6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酒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诗词曲文为令的文雅和以筹牌骰拳为令的通俗两种风格形式。
文雅的不仅吟咏引用词章、经史,而且联句、赋诗;通俗的既有射覆、藏钩,又有猜枚、掷骰,真是门类众多、花样翻新。总之,大多酒令形式别致,情调高雅,既可陶冶性情,又可启迪智慧。酒令增添了酒宴中的欢乐气氛,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雅俗共赏的酒席乐事。
“灵台方寸”本是道家称呼人体部位的术语,“灵台”指的是后心,直到如今中医对人身上后背正对心脏的穴位仍称为“灵台穴”。一个人觉得心里一片e69da5e887aa7a64333宁静,不为外物所累,则叫做“灵台清明”。“方寸”指的是前心,把拳头握在第四排肋骨正中,拳头所罩的位置就叫“方寸”。“灵台方寸”指的就是人心。
在明清文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个说法:某某人“叉手不离方寸”。“叉手不离方寸”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即双手五指并拢贴在胸前。例如:
1、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2、那施恩叉手不离方寸,才说出这件事来。(《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3、那后生放下搭膊,向前深深作揖:“小娘子独行无伴,却是往那里去的?”小娘子还了万福,道:“是奴家要往爹娘家去,因走不上,权歇在此。”因问:“哥哥是何处来?今要往何方去?”那后生叉手不离方寸:“小人是村里人,因往城中卖了丝帐,讨得些钱,要往褚家堂那边去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
4、那阿寄叉手不离方寸,不慌不忙的说道:“一来感谢天地保佑,二来托赖三娘洪福……”(《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
道家以其为喻,赋予其精神自由之内涵,体现出道家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关注。
可以参考百度百科的《大悲心陀罗尼经》词条,有详百细的介绍。
能得十大利益,得十五度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
十大利益为:1) 能得安乐;2) 除一切病;3) 延年益寿知;4) 常得富饶;5) 灭一道切恶业重罪;6) 永离障难;7) 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 远离一切诸怖畏;9) 成就一版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权
持咒,一心至诚,与之相应,方能得到真实利益。
压腿拉筋的好处和正确方法,孕妇可以百压腿拉筋吗?
压腿筋拉的好处
压腿拉筋的好处是可以缓解腰腿疼痛,有助于韧带的调节,还能促进青少年的发育。
2、对于成长期的人来说拉筋可以巩固身体的各方面发展,还有利于身体的韧带的调节。
3、对于年幼的人来说可以提高身体的素质和身体的成长,对于身高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压腿筋拉的正确方法
1、对横竖下腿都不行的人,可以尝度试将一条腿放在腰部高度的桌面或者栏杆上,身体向下压,不要为了将身体贴在腿上而低头够腿,记住是用将整个身体贴在腿上。
2、常见的错误,“送胯”即胯骨不正就压腿。当你架上左腿时你是否发现内左边屁股跟右边的已经不在一个平面上了,这时你需要让左边的胯骨向后拽,让盆骨是一个平面。
3、注意脚背,压腿时脚尖注意延伸,不要随意的放在那里,随时绷紧。膝盖容不要打弯,不管是一条腿一条腿的压还是坐位体前屈还是下叉,膝盖都应该绷直,这样才能训练出好看的线条。
4、坚持才是胜利,练习软开度不要三分钟热度,每天练习五分钟的效果会比一个月练习三小时要好得多,所以坚持吧,每天抽点线下的时间压压腿拉拉韧带也不失是一个放松自己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