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意思是:不知不觉似水流年悄然逝去。
出自北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节选: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
肌肉骨头像冰玉般莹洁湿润,本来十分清凉没有一丝汗渍。晚风来水殿里丝丝暗香弥漫。绣帘撩开明月一点偷窥佳人,佳人斜倚在枕边还没有入眠,黄金钗横着堕着鬓发乱蓬蓬。
从床上坐起牵着白净玉手,起来漫步在寂静的庭院当中,时而可见细数流星渡过银河。试问夜色如何三更已经过去,月波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屈指掐算什么时候送来寒冷,不7a64e4b893e5b19e335知不觉似水流年悄然逝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词人在七岁之时曾听过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隐约记住首两句,词人便发挥他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他的文思才力,补足剩余部分。
主旨赏析:
此词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贵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惜时的感慨。
上阕写人物与环境。人物是神仙姿质,风度娴雅,馨香妩媚。环境则如月宫瑶台,毫不俗气。
下阕第一句“起来携素手”紧接前意,“试问”数句将月下情人私语境界表达得亲昵而缠绵。金波淡荡,星汉暗度,颇有情调。“但屈指”突转,暗示良辰美景终有尽日之惋惜。“西风”来而“流年”换,由夏至秋,是自然之规律。“不觉”二字道尽其妙,写帝王艳情,表达得清凉幽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洞仙歌·冰肌玉骨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意思。
屈指盘算,夏尽秋来,金风送爽,还须等待多长时间?殊不知就在这盼望等待之际,时令在不知不觉地转换,人生大好年华也就这样流逝尽矣!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正谪居黄州。词作附有一篇小序,叙述作者填写此词的缘由:根据后蜀国主孟昶余下的头两句,补足为一首完整的《洞仙歌》词。www.exam8.com从序文看,好像带有游戏笔墨的味道,但文中突出交代九十老尼朱氏记词经历,谓“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已带有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读罢全词,更能体味这是一篇作者有意寄怀之作。
《洞仙歌》,又名《羽仙歌》、《洞仙词》等,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有令词,有慢词。苏轼的这一首为令词。“洞仙”,道家说神仙居住在名山洞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9府,故称之。孟昶,五代时后蜀国君,知音律,能填词。宋师伐蜀,兵败投降。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貌美,多才多艺,善诗文。其《述国亡诗》颇受人称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洞仙歌令》苏轼复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制
起来携素手,庭百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度
(注:金波指月亮,玉绳指北斗星)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意思。
屈指盘算,夏尽秋来,金风送爽,还须等待多长时间?殊不知就在这盼望等待之际,时令在不知不觉地转换,人生大好年华也就636f70797a64365这样流逝尽矣!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正谪居黄州。词作附有一篇小序,叙述作者填写此词的缘由:根据后蜀国主孟昶余下的头两句,补足为一首完整的《洞仙歌》词。从序文看,好像带有游戏笔墨的味道,但文中突出交代九十老尼朱氏记词经历,谓“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已带有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读罢全词,更能体味这是一篇作者有意寄怀之作。
《洞仙歌》,又名《羽仙歌》、《洞仙词》等,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有令词,有慢词。苏轼的这一首为令词。“洞仙”,道家说神仙居住在名山洞府,故称之。孟昶,五代时后蜀国君,知音律,能填词。宋师伐蜀,兵败投降。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貌美,多才多艺,善诗文。其《述国亡诗》颇受人称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