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意思是指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近义词:目不识字、不辨菽麦
反义词:学富五车、博览群书来
出处:宋·洪迈《容斋俗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
扩展资料
造句:
1、爷爷小时候没上过学,目不识丁。
2、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自学习潜质的人。
3、加缪的母亲沉默寡言、目不识丁,她zd和家人共同抚养两个儿子,住在阿尔及利亚的一套小公寓里,没有厕所也没有自来水。
4、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5、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庄子·让王》:“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复其赏。”后因以“不敢当”表示对他人给予自己的信任、赞许、接待等承当不起。多用作谦词。
《吕氏春秋·审应》:“ 公子食我 至於 魏 ,见 魏王 曰:制‘大国命弊邑封 郑 之后,弊邑不敢当也。’”《史记·孝文本纪》:“寡人百不佞,不足以称宗庙。愿请 楚王 计宜者,寡人不敢度当。” 宋 司马光 《答武功石令书》:“足下语及不肖,动辄以 仲尼 况之,此虽甚愚不辨菽麦之人,亦不敢当。”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得手知书,推许过甚,不敢当,不敢当。” 吴组缃 《山洪》十三:“ 富黄瓜 从来没见过 三官道 对人这样和气,他觉得有些不敢当似的,于是也亲热的陪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