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一汽、上汽和东风这三大汽车集团
怎样才称得上支柱产业
对中国经济来说,要刺激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加快汽车等重点产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汽车工业就被圈定为支柱产业,20多年过去了,中国汽车的确进步飞快,但还未成支柱产业。 所谓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经济学家认为,支柱产业具有以下特征:1、大规模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中占较大比重。2、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3、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4、扩大就业。5、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6、节约能源和资源。
美国汽车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支柱产业,因为它具备了经济学家所认可的所有特征,对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带动经济稳定发展。美国国内有250多家生产企业:私人企业GDP总值中,5%是汽车企业提供的;全国GDP中4%以上是汽车提供的。近十几年来,美国汽车年销售量都在1600万以上,汽车产量超过1100万,对经济的稳步发展功不可没。
————拉动市场消费。汽车企业员工每小时薪金近30美元,是美国工业中工资最高的;企业每年支付汽车工人工资超过400亿美元,有助于保持有效购买力。美国汽车非常普及,几乎做到了1人1辆。汽车生产商是美国中小企业最大的“顾客”,所采购的国内钢材量比其他任何工业采购的钢材总量还要多。
————提供工作岗位。在美国,1/7的工人从事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工作。美国汽车及关联产业提供了1400万人的就业岗位,62万在汽车制造企业,超过410万人在零部件及原材料企业,930万在相关产业链上(如给汽车配套的纺织材料、电子和计算机芯片等)。美国汽车工业的失业率近10年来一直低于平均水平。
————推动技术进步。美国汽车工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资金总投入量,每年约200亿美元,超过了其他产业在该方面的投入。新的高精尖技术层出不穷,保证了美国始终处于全球汽车业的技术主导地位,汽车业成为美国整个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平衡对外贸易。美国汽车出口一直高于其他工业,并能保持稳定增长。1987年—2000年,美国汽车产业出口总值增加了47%以上,2000年,美国汽车产品出口值占国内非农业品出口总值的12%。有力地平衡了美国的对外贸易需求。
幼稚产业能不能算支柱产业
我国目前还没有美国那样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根据汽车工业总产值占比、汽车产量、汽车工业投资额、汽车产值及进出口等指标,中国汽车离支柱产业的距离还很远。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未有大提高,这说明: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增长较快,但相比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并未显示出支柱产业的力量;其二,1996年前汽车工业投资增长率一直高于产量增长率,这说明我国汽车工业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其三,汽车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比重,低于汽车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这说明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处于投资不足的状态。
再看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据统计,2000年一汽集团人均产量2.86辆、东风汽车公司2.02辆、上汽4.21辆、北京汽车公司4辆、天津汽车公司2.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就已达到: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以及日产12.6辆。
劳动生产率过低直接影响了汽车工业的经济效益。自汽车工业发展以来,虽然我国汽车产量有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处于低效益运行中。经计算,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企业总数2326家,其中,亏损家数为749家,亏损面积为32.2%。按主导产品细分,2000年亏损面积最大的是改装车,亏损面为40%,其次是汽车生产企业,亏损面为30%。
我国汽车工业整体盈利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年下降,净利润率由1982年的12.86%降低至2000年的3.82%,下降近10个百分点。其中,2000年上海汽车集团在整体行业是最高的,为11.56%,其次分别是一汽4.7%和东风4.3%,中汽、天津集团和北京集团均已出现负利润。
更要命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属于幼稚产业,其发展是在政府重重保护、多次输血下获得的。中国目前最大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30万辆的产能,仅仅相当于韩国现代汽车在本国的一家工厂的产能。至今,中国汽车还没诞生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凡是把汽车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无不以本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依托、以全球市场为后盾。而中国汽车普及率极低,与西方相差几十倍。有专家提问:没有过硬的研发技术、没有著名的品牌、没有领先一步的企业、没有强大的本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业何以成为国民经济的“领航产业”?
中国汽车如何成为支柱产业
如何使中国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真正的支柱?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首要的是:鼓励汽车消费,做大汽车市场。
比照国际经验,中国汽车拥有率严重偏低。按照国际经济学家统计方法推算,在人均收入都是3000美元的阶段,世界主要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低限为1.7%,高限为10.4%;轿车普及率的低限为0.8%,高限为9.1%。而根据统计,中国2000年汽车拥有量为1608.91万辆,汽车保有率为1.27%,轿车普及率只有0.6%,即使与低限相比,中国的汽车拥有率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汽车拥有率偏低的直接后果是制约汽车产业的发展,导致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它一方面延缓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另一方面,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结构的改进,对城乡经济发展都不利。有专家做过假设性分析:如果1999年中国汽车拥有率达到国际经验显示的低限,则汽车保有量应在1869万辆,比实际保有量高417万辆。如果这417万辆汽车在10年时间内逐步增加,扣除进口汽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生产增长速度应达到20%以上,比实际要提高6%。累计可使汽车工业增加值增加1500亿元。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2中国汽车工业及其带动的上游产业可新增GDP5000亿元左右。平均计算,可使中国GDP总量每年增加约1个百分点。
其次,改革汽车工业政府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汽车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交错管理、交叉领导。除中央政府单独管理部门外,还有对应部委的垂直管理,及与之相交叉的横向管理及地方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体制的紊乱,导致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市场分割及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问题。限制了汽车企业发展,阻碍了跨省、跨区域间企业重组,妨碍了汽车市场和工业的统一,弱化了国家对汽车工业整体投资和管理力度。
此外,政府过多地介入到企业和市场中,以行政手段替代、“侵蚀”了企业和市场机制的发挥。长期以来,政府基本上管理着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与生产,行政手段替代了市场价格机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严格限制民间资本的准入。
对此,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汽车工业管理体制必须和国际标准接轨,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效率组合。遵循市场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政府退出企业生产和研发的决策,重点维护外部竞争环境;并实行行政管理统一化,转化管理机制,只有这样,中国汽车才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的可能。
如果原先的公司是干得挺称心的话那么回去也未尝不可
这个要看公司规模实力来看,任何人不是一创业就是大老板的,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从起初的几个人到几十人到几百人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出来。